冬病夏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的作用,并可为秋冬贮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四、冬病夏治的方法 广义: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理疗、穴位贴敷以及中药内服; 狭义:穴位贴敷—三伏贴。 六、冬病夏治的作用 温经通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等扶正祛邪、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3、慢性疼痛性疾病 颈椎病、腰腿痛、各类慢性疼痛疾病 4、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功能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5、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6、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感冒、脾胃虚弱等儿童易患疾病 7、皮肤科疾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8、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9、男科疾病 男性不育、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等 10、其他 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身体羸弱者等 八、冬病夏治时间安排 2015年夏至6月22日 开始 头伏(7月13日) 中伏(7月23日) 末伏(8月12日) 8月2日加强一次。 九、风湿病冬病夏治基本方法及药物 常用穴位有肝心脾肺肾腧穴、大椎以及阿是穴等。常用伏帖用药有:透骨草、苏木、伸筋草、海桐皮、嫩桑枝、桂枝、威灵仙、鸡血藤、细辛、黄芪、附子、制川乌、干辣椒、川芎、红花、赤芍等。 十、冬病夏治的疗程 冬病夏治主要采用中药贴敷,时间是夏令三伏,即每年的初、中、末伏各三天,连续外敷,三年为一个疗程,每次敷大于6-8个小时。 遵守固定疗程 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而每错过一季伏天,就意味着患者的康复至少要向后拖延一年。 十一 、冬病夏治须治养结合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1.远离空调。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2.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3.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 4.情绪乐观。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 5.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 冬病夏治必需的心理准备 1、冬病夏治是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在运用这种方法治疗后,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如疼痛、肿胀等等。这些表现有时会给接受治疗的患者一种错觉,认为药不奏效或者用药后产生了某些毒副反应,其中以中药外部敷贴穴位显效后产生的皮肤损害最为常见。接受治疗的人一定要对此有所认识和做好心理准备,以防自行停止治疗而前功尽弃。 2、药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只有1%~5%左右的人可能还会起疱。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但要注意的是,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搔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碘液。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日期是怎样确定的?为什么有些年份伏天长?有些年份伏天短?其实,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   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 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这是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 年份40天的差别。 谢 谢 各 位 ! 冬病夏治 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 黄传兵 冬病夏治也称“三伏天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