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公害袋料香菇 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袋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 4 产地环境 5 生产管理技术 6 采收 7 转潮管理 8 病虫害防治 9 废菌袋菌棒回收处理 10 资料记录与保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培养料推荐配方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品种 经各种方法分离、诱变、杂交、筛选而选育出来具特异性、均一(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具有同一个祖先的群体,也常称作菌株或品系。 3.2 菌种 经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菌丝纯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3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常以玻璃瓶或塑料袋为容器,栽培种只能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1 产地环境 1.1 产地选择 无公害袋料香菇生产场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358-2007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食用菌生产场地要求5km以内无工矿企业污染源,3km以内无生活垃圾堆放和填埋场、无工业园林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等,应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排水畅通,交通便利地块,可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或在田间搭建大棚进行栽培。 1.2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出菇管理用水都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2 生产管理技术 无公害袋料香菇生产管理技术按照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 2.1 栽培季节 香菇出菇温度范围视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8~33℃,适宜温度范围为13~25℃。自然条件下西乡县境内,冬菇在2~4月制袋,10月至次年4月出菇;夏菇在11月至次年2月制袋,5~10月出菇。菇农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栽培品种,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尽量不要在高温季节生产制袋。 2.2 菇棚搭建 遮阳网为4~6针,遮光率为75~85%,采用双层遮阳网,二层遮阳网中间距离不得少于50cm,塑料薄膜厚为0.11mm(11丝)。场地水、电、路、渠配套完善,环境靓化整洁。 2.2. 1 简易大棚 2.2. 2 钢架大棚 2.3 品种选择 以国家认定的袋料香菇品种为主(不应使用来源和种性不清的菌种),并从具有法定的生产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以能适宜西乡县自然生态条件、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袋料香菇品种为推广品种。 香菇品种 2.4 菌种质量 选择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生产资质的菌种生产场家。菌种应符合GB19170-2003 香菇菌种的要求:无杂菌、无病虫,菌丝均匀整齐、生活力强,培养基不萎缩、不干涸。 2.5 菌棒生产 2. 5. 1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拌料→袋装→封口→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2.5.2 原料选择与准备 原料选择以不含芳香类物质的阔叶树种木材为主要原料,木材提前用粉碎机粉碎(粉碎机用1.5~2cm的网筛),粉碎后再用2~3目的铁丝筛过筛,除去大木片、小枝条及其他硬杂物,晒干备用,新鲜木材加工的木屑还应放置一段时间才能使用。以麸皮、玉米粉或营养液等为辅料。所有原料应符合NY 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的规定,无虫、无螨、洁净、无霉变。 2.5.3袋料香菇生产配方 2.5.4拌料 按灭菌灶容量、配方比例计算出取得各种培养料的量,拌料时先将木屑、麦麸、玉米粉、石膏等干料拌匀,再将糖溶于水后拌入原料中,翻拌均匀,无成团结块现象,含水量达到55%左右,即手握成团,松手即散,手掌略显水迹,指缝不见滴水为宜。 2.5. 5装袋、封口 2.5.5.1 菌袋材料与规格 常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用聚丙烯塑料袋,菌袋材料应符合GB 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和GB 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菌袋规格为:15×55cm、17×57cm、18×60cm,菌袋厚5~6丝。一般采取一端热合封口菌袋。 2.5.5.2 装袋、封口 提倡使用保水膜,装袋要求尽可能装得紧实,上下松紧一致,装满后袋口用封口机或塑料扎环扎好,并检查袋面,发现有毛刺或破损及时用透明胶粘好。拌好的料尽量在当日内装完,并在当天灭菌,否则就有可能“涨筒”,导致酸变,会影响成活及产量。 2.5.6灭菌 2.5.6.1常压灭菌 常压灭菌灶,灶内菌袋堆放应留一定间隙以利于蒸汽流通。灭菌要求“攻头、保尾、控中间”,即:用最好的燃料保证开始火力迅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灶内气温升到98℃(一般在5~6小时以内),同时确保底部菌袋内料温达到80℃以上,并保持这个温度直到停火。保持时间:1000~3000袋需保持12~14个小时、4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