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 真诚的希望和同学们度过愉快而充实的45分钟! 第十二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 长期分裂对峙,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 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中华民族更加发展壮大 1、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1)概括:古代史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四次大统一——秦、西晋、隋、元;三次大一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形成分合交替的政治局面,但本质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 (2)国家统一是主要趋势: A、依据:时间上合长于分、空间上合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上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B、影响:统一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民族融合、文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抵御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 (2)分裂的出现: A、原因:经济根源是自然经济的自给性、分散性和封闭性;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政治根源是地方势力的膨胀;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是中央集权被削弱。 B、影响: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国弱民穷;但分裂中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政权数目不断减少、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统一、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思想上出现了要求统一的理论或言论) C、如何消除分裂割据:发展商品经济形成统一市场、完成政治统一、保持中央政权的强大和政令的畅通、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抬头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魏 蜀 吴 (220—265) (221—263) (222—280) 西晋 建立(266—316) 统一(280—316) 十六国 东晋 (304—439) (317—420) 北 魏 建立:386 统一:439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420 齐 梁 陈 589 2、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东晋 十六国 前秦 实现过北方黄河流域统一的有哪些政权? 材料1.“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三国·王粲《七哀诗》) 材料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上述两诗反映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反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带来的惨象 材料3.“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卷词),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进行评价 。 此句反映中国历史上特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中国历史上国家几经分合,“久分必合”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主流,而“合久必分”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民族大融合的出现 途径 少数民族内迁 频繁战争 改革 友好交往 其他 蜀汉诸葛亮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 东吴征服、招降、笼络越族 特点 范围广、时间久、民族众多,又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影响 促进各族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为隋唐统一创造条件 少数民族的内迁: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混战 东汉、魏、晋时期(北朝末年,胡汉差异)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甘、陕、晋、冀、辽 彼此攻战使北方经济、文化遭到破坏,但彼此攻战中各族贵族势力被削弱,民族布局被打乱,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2.内迁的时间? 1.内迁少数民族? 3.分布? 4.内迁原因? 5.内迁---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战争表现在哪里?导致什么结果? 各政权之间的战争——淝水之战 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权夺利——西晋八王之乱 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斗争——流民起义和内迁少数民族的斗争 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严重破坏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中原文化;同时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民南迁; 战争打破了少数民族部落组织的界限,民族布局被打乱,个民族间的差距消失;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