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祁阳四中2006届高三语文周考试卷(4.10.)
说明: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 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腐儒 嗫嚅 濡染 蠕动 妇孺
B.婵娟 禅让 蝉联 不惮 禅杖
C.斐然 扉页 菲薄 绯红 翡翠
D.噪音 燥热 腥臊 躁动 害臊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废驰 博闻强识 狙击 珠联璧合
B.翔实 貌合神离 宣泄 轻歌慢舞
C.攀援 张皇失措 撕杀 见贤思齐
D.端详 猝不及防 泄露 饱经沧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竹影听出了她话中带刺,有些恼火,不等她说完,便反唇相讥:“我当然比不上你,我又不会花言巧语讨好别人!”
B.你别光呆在上面发愁,应该深入到战士中去,把问题提出来,发动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C.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我们责任编辑只能对书籍的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其他问题,如纸张的优劣、书价的高低等,就望尘莫及了。
D.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打破了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吃大锅饭的经济体制,人们不再是躺在国家财政上过日子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那天,我们几个一到他承包的果园场,他就首先带领我们参观科研成果陈列室,然后参观果实累累的葡萄园和苹果园。
C.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胜。
D.他们是我们祖国的同龄人,经历了祖国建设的风风雨雨,尝到了个中的甜酸苦辣,现在,好多人已经是两鬓斑斑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5.“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指的是( )
A.是诗人在作品的描写中所努力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B.是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寄托的对象。
C.是诗人使读者的感情与作品抒写的感情产生的共鸣。
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所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
6.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省怀化市2015届高三理综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
- 湖南省怀化市2015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第十次模拟考试卷 人教版.doc
- 湖南省澧县一中2014届高三理综模拟考试试题(二).doc
- 湖南省澧县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二)新人教版.doc
-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理综第九次月考试题.doc
- 湖南省六校2011届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扫描版).doc
- 湖南省六校2015届高三理综联考试题(扫描版).doc
- 湖南省宁乡县2013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 湖南省宁乡一中2009届高三4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