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解剖组胚学-感觉器-前庭蜗器(临床专业).ppt

201410解剖组胚学-感觉器-前庭蜗器(临床专业).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10解剖组胚学-感觉器-前庭蜗器(临床专业)

练习题 简答: 1. 鼓膜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 试述内耳的分部,试述耳蜗的形态结构, 内耳中有哪些感受器,分别接受哪些刺激? 3. 何谓膜迷路?何谓Corti器? 4. 声波是如何传至Corti器的? 名词解释: 听小骨链、鼓膜、咽鼓管、耳蜗、 内耳道、椭圆囊、球囊、壶腹嵴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鼓室6个壁及其结构。 2. 听小骨链及其作用。 3. 咽鼓管的构成。 难点: 骨迷路与膜迷路 2)毛细胞 为感觉性上皮细胞 ①内毛细胞:烧瓶形,1 列,由内指细胞撑托 ②外毛细胞:高柱状,3 ~ 4列,由外指细胞撑托 毛细胞游离面有静纤毛(微绒毛),称听毛; 基底面与螺旋神经节内双极神经元的周围突 形成突触,外毛细胞中较高的静纤毛插入盖膜中。 螺旋器毛细胞 与支持细胞模式图 基底膜中的胶原样细丝,从蜗轴向外呈放射状排列; 从蜗底至蜗顶,基底膜由窄变宽,听弦由短变长; 蜗底的基底膜与高频振动发生共振,而 蜗顶的基底膜与低频振动发生共振。 听 弦: 膜蜗管与螺旋器模式图 在螺旋器的上方有胶质性盖膜覆盖, 当声波使基底膜内的听弦发生共振时, 听毛与盖膜接触,听毛弯曲,使毛细胞兴奋, 由耳蜗神经传至中枢,产生听觉。 膜蜗管与螺旋器模式图 前庭阶、鼓室阶、膜蜗管模式图 声波的传导途径 1. 空气传导 声波→外耳门、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 前庭阶外淋巴振动→前庭膜振动→蜗管的内淋巴 振动→基底膜振动→螺旋器感受听觉→神经冲动 →蜗神经→中枢→大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蜗神经 ↓ 中枢神经 ↓ 大脑听觉中枢 2. 骨传导 声波 → 颅骨 → 骨迷路 → 外淋巴 → 内淋巴 → 基底膜 → 螺旋器 正常情况下骨传导的功能意义不大,但在 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的鉴别诊断中极为重要。 没有听小骨 的放大作用 故传导微弱 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 神经性耳聋:听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损伤。 药物损害:链霉素类损伤听神经,疗程,剂量, 不良反应(口唇麻木,耳鸣) 聋哑的关系:与耳聋形成的时间有关。 电子耳蜗: 2.传导盘 1.话筒& 言语信息处理机 3. 接收器& 激发器 4.耳蜗 人工电子耳蜗 内耳的血管和神经 (一)内耳的血管 1. 动脉:来自迷路动脉 2. 静脉:内耳的静脉合成迷路静脉汇入岩上、下窦或横窦。 (二)内耳的神经 前庭神经 上支称椭圆囊壶腹神经 下支称球囊神经 后支称后壶腹神经 蜗神经 即前庭蜗神经(Ⅷ) * 第一章 视 器(眼) 第二章 前庭蜗器(耳) 第三章 皮 肤 第五篇 感觉器 第一节 外 耳 第二节 中 耳 第三节 内 耳 第二章 前庭蜗器(耳) 1. 鼓膜的位置和形态。 2. 咽鼓管的位置和开口。 3. 鼓室的位置和鼓室六个壁的名称。 1. 骨迷路和膜迷路各部的形态结构。 2. 螺旋器的结构及功能。 掌 握: 学习要求 熟 悉: 了 解: 1. 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和弯曲。 2. 中耳的组成。 3. 听小骨的位置、名称和排列顺序。 4. 内耳的位置、分布及位、听感受器的名称和位置。 5. 鼓室的毗邻及临床意义。 6. 声波的传导途径。 概 述 外耳 中耳 内耳 收集、传导声波 有位觉和听觉感受器 耳垂 乳突 外耳门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内耳 鼓膜张肌 咽鼓管 颈内动脉 感受声波的刺激 感受头部的 位置变化 前庭蜗器:位听器 = 前庭器(位觉器)+ 听器 前庭蜗器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中耳 鼓室 咽鼓管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内耳 骨迷路 膜迷路 骨半规管 前庭 耳蜗 膜半规管 椭圆囊、球囊 蜗管 构成:皮肤、弹性软骨、结缔组织 外耳门:通外耳道 耳垂:临床常用的采血部位 第一节 外 耳 一、耳 廓 声波的收集、放大, 声源定位 作用 耳轮 耳垂(临床采血) 对耳轮 三角窝 耳舟 耳甲 耳甲艇 耳甲腔 外耳门 耳屏 耳屏间切迹 外侧1/3:软骨部 内侧2/3:骨 部 全程呈 “ ~ ” 状弯曲: 朝向内后上 ↓ 朝向内前下 二、外耳道 临床检查时,由于软骨可被牵动,故将耳廓向后上方提起, 使外耳道变直,有利于检查。 但婴儿的外耳道骨性部和软骨部尚未发育完全,故外耳道 短而直,鼓膜近乎水平位,检查鼓膜时需将耳廓拉向后下方。 耳垂 乳突 外耳门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内耳 鼓膜张肌 咽鼓管 颈内动脉 弯曲管道:外耳门 → 鼓膜 外耳道表面皮肤薄,富含感觉神经末梢、 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 为外耳道疖肿的好发部位。 耵聍腺 — 分泌耵聍。 鼓膜前上1/4薄而松弛,称松弛部,在活体呈淡红色; 鼓膜后下3/4坚实紧张,称紧张部,呈灰白色。 在活体鼓膜前下部有一三角形反光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