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章细胞凋亡与疾病.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细胞凋亡与疾病

第十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是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始终贯穿了生命的全过程。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分化形成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的细胞 ,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通过凋亡确保胚胎正常发育和内环境稳定。因此,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都是主动而有序的细胞学过程,任何一方调控障碍均可导致疾病。 长期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即重点研究细胞如何活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免疫学的研究证明,在胸腺中细胞大量死亡(凋亡),是一种选择性地去除自身反应T细胞的过程,在自身耐受和防止自身免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这种凋亡过程受阻,自身反应T细胞不能清除,就会产生自身免疫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细胞凋亡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生与死都是细胞的生理特征,是生命过程的对立与统一,细胞正常生活过程发生紊乱会导致疾病,细胞正常死亡过程发生紊乱也会导致疾病。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概念与生物学特征 一、概念 凋亡(apoptosis)一词来自希腊语,apo指分离,ptosis指落下。凋亡的原意是枯萎的树叶或花瓣自然凋落。1972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kerr等人在许多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散在的自发的细胞死亡现象,认为这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细胞生理性死亡,并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新概念。 细胞凋亡(apoptosis、APO)是由基因调控的主动而有序的细胞死亡,有人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但严格来说,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形态学变化(如染色质着边及DNA梯状条带等),后者重视细胞功能改变,但目前一般统称为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在于:①清除无用的、多余的细胞。无用的细胞大多在发育早期阶段即发生凋亡。如果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产生过多,也会发生凋亡。例如,人胚胎肢芽发育过程中指(趾)间组织,通过细胞凋亡机制被清除而形成指(趾)间隙。②清除受损、突变或衰老的细胞。受损不能修复的细胞通过凋亡而被清除。受病毒感染的细胞通过凋亡使DNA发生降解,整合于其中的病毒DNA也随之破坏,阻止了病毒复制。突变的细胞、衰老的细胞发生凋亡,有利于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凋亡机制,清除针对自身抗原的T淋巴细胞、维持了免疫系统功能的稳定。总之,细胞凋亡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凋亡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增加了新的视角,即凋亡失调也会引起疾病。该凋亡的细胞(如肿瘤细胞、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未亡(凋亡不足),是导致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不该凋亡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等)死亡(凋亡过度),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凋亡失调是许多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因此,人们可以借助抑制剂或诱导剂调控凋亡过程进行疾病的防治。 二、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学特征 细胞凋亡通常表现为散在的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固缩、胞质浓缩,致使细胞皱缩,体积缩小,最后细胞骨架解体形成碎片,凋亡的细胞碎片或凋亡小体迅速被其周围巨噬细胞等吞噬、消化。 1.细胞核的变化 细胞凋亡以细胞核的变化最显著,出现核固缩。核染色质凝聚,并集中分布在核膜的边缘,呈新月形或马蹄形分布,称为边集 (margination),最后解离形成核碎片。 2.细胞质的变化 由于细胞脱水致胞质浓缩,细胞体积缩小(约原细胞体积的70%)。细胞膜表面微绒毛消失,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质,并在其根部绞窄脱落形成大小不一的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凋亡小体具有完整膜结构,内含胞质成份或核碎片,凋亡小体是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凋亡的细胞细胞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如线粒体增殖、空泡化,内质网腔扩大等。内质网不断扩张可与胞膜融合,形成膜表面的芽状突起,称为出芽(buding)。溶酶体相对完整,胞内容物也无外漏,故凋亡过程不发生局部炎症反应。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比较示意图 (二)生化特征 细胞凋亡时生化方面的变化比较复杂,其中染色质DNA的特征性片断化断裂和蛋白质降解尤为重要。 1.DNA的片断化 典型的细胞凋亡以细胞核固缩、染色质DNA的特征性片段化断裂为主要特征。细胞凋亡出现DNA双链断裂部位在核小体连接部,此处易受内源性核酸内切酸的攻击而发生断裂。DNA链上每隔200个核苷酸就有1个核小体,当核酸内切酶在核小体连接部切开DNA时,即可形成180~200bp或其整倍数的片断,这些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