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肠激躁症.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肠激躁症

方解(1) 參苓白朮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 薏仁、 蓮肉、山藥、扁豆、砂仁、桔梗 【功用】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主治】食少便溏或瀉或吐、四肢乏力、形 體消瘦、胸脘痞悶、面色萎黃、腸 鳴泄瀉等 方解(2) 加味逍遙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當歸、白芍、柴胡、白朮、茯苓、 甘草、乾薑、薄荷葉、丹皮、梔子 【功用】疏肝養血、清熱健脾 【主治】肝鬱血虛,肝脾不和,兩脅脹痛, 頭暈目眩,倦怠食少,月經不調,臍腹脹痛。 藥 車前子 【性味】甘,為寒。 【歸經】歸腎、膀胱、肝、肺經。 【功效】利水痛淋、止瀉、清肝明目、清肺 化痰 【主治】熱淋、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濕熱 泄瀉、腎炎水腫、目赤翳障等。 討論—腸激躁症候群(1) 定義:腸激躁症候群(IBS)是與腸道動力學異常有關的功能性疾病,包括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糞質性狀異常(稀便、黏液便/硬結便)、腹痛及腹脹等症候,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 屬於中醫「泄瀉」、「腹痛」、「便秘」等範疇。 討論—腸激躁症候群(2)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七情所傷,肝失調達,氣機不利,肝脾不和,及飲食不慎,脾胃虧虛,運化失常所致。 病位雖在大腸,但發病與肝膽的疏泄功能、脾胃的運化功能和升清降濁功能失調有關。 討論—腸激躁症候群(3) 早期: 多屬實證,以肝鬱氣滯或濕濁內阻為主。 中期: 發展為肝氣乘脾,脾虛失運而肝鬱脾虛,或脾虛濕盛。 末期: 發展因病程遷延日久,氣血化源不足,腎氣失充則為脾腎陽虛。 討論—腸激躁症候群(4) 辨證論治 證型 症狀 治法 主方 肝鬱脾虛 腹痛腹脹或噯氣,腸鳴欲瀉,瀉後痛減或大便墜脹,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或每因精神刺激而加重。 抑木扶土 痛瀉要方 脾虛濕盛 食少腹脹,倦怠乏力,腹瀉或水穀不化,面色萎黃,舌淡苔白或膩,脈細弱。 健脾滲濕 香砂六君子湯 脾腎陽虛 形寒肢冷,面色淡白,小便清長,夜尿頻多,大便次數增多時溏時瀉,或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既瀉,瀉後則安,舌淡胖苔白,脈沉細。 溫腎健脾 固澀止瀉 四神丸 王偉偉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誌 2009年第19卷第9期 腸易激綜合徵的中醫診治淺探 前言 腸易激綜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的功能性腸病。 流行病學調查,全球IBS發病率高達5% ~25% ,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歲以後首次發病少見。 關於該病的病因病機尚不十分清楚,尚缺乏有效治療方法。 該病屬中醫“泄瀉”、“腹痛”、“便秘”等範疇。 筆者臨床觀察,表現為腹痛、泄瀉的IBS患者尤其常見,從肝脾腎功能失調論治,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病因病機—(1) 情志失調  平素情緒緊張或所願不遂,憂思惱怒以致肝失疏泄,橫逆乘脾,脾胃升降失調,氣機逆亂可致傳導失常,出現腹痛、泄瀉等症狀。 《素問·寶命全形論篇》曰:“土得木而達,脾氣得肝氣疏泄,則運化水谷,水濕有常。”若肝氣失和,脾主運化水濕功能不得肝氣之條達,則水濕並走腸道而下趨則腹瀉。 《醫學求是》曰:“腹中之痛,稱為肝氣?? ,木郁不達,風木衝擊而賊脾土,則痛於臍下。” 病因病機—(2) 脾胃虛弱  脾胃同居中焦而屬土,脾主運,胃主納,胃納降功能正常與脾氣之助無不相依。若因長期飲食失調,勞倦內傷或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不能受納水穀和運化精微,水穀停滯,清濁不分,混雜而下,遂成泄瀉。 《臨證指南醫案》曰:“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 、“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脾胃升降失常以致中氣鬱滯,不通則腹痛。 病因病機—(3) 脾腎陽虛 久病損傷腎陽,陽氣虛弱,陰極而下故泄瀉。腎陽不能溫運脾陽,濕濁內生,氣機阻滯,故見腹痛。 《景岳全書·泄瀉》指出:“腎為胃關,開竅于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陰氣盛極之時,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辨證論治—(1) 肝氣乘脾型  平時多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時,發生腹痛泄瀉,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本型主要特點是腹痛即瀉,瀉後痛減,伴有裡急後重或排便不盡感。 治宜抑肝扶脾,方用四逆散合痛瀉要方加減。 兼有裡急後重者加檳榔、廣木香。 胸脅脹滿而痛者加元胡、川楝子。 大便黏液多者加紅藤、敗醬草。 辨證論治—(2) 脾胃虛弱型  大便時溏時瀉,水穀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宜健脾益胃,滲濕止瀉,方用參苓白朮散加減。 腹痛甚者加白芍。 腹脹重者加佛手、枳殼。 腹瀉重者加葛根、石榴皮、仙鶴草。 腹中冷痛者加高良薑、小茴香。 兼中氣下陷者加升麻、黃芪。 大便多者可加葛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