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型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中正大学
學習型組織與教師專業發展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林明地 一、前言(一) 「忘記過去那些老舊的領導觀念。九0年代最成功的組織,將是所謂的學習型組織。」(Forget your tired old ideas about leadership. The most successful corporation of the 1990s will be something called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應變與革新的根本之道在學習---一顆永「不滿足於現狀」的學習心。Peter Senge: Give me a lever long enough…and single-handed I can move the world.(1990, p. 1) 一、前言(二) 專業發展的取向:訓練、專業發展、自我更新、同僚專業互享、師生互動 二、學習型組織的內涵(一) 學習型組織是可能的。因為人生而想學。 理論的核心---五項修練 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譯為整全系統思考較貼切):系統內的人、事、物環環相扣、相互影響,必須從系統全貌才可以瞭解。「系統思考」是一個可以使整體型式(full patterns)更清晰的概念性架構,可協助我們瞭解如何有效改變。 二、學習型組織的內涵(二)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自我超越」是持續釐清與深入我們的願景、著重於能量、發展耐力、以及客觀地檢視實體的修練,是學習型組織的士氣基礎。 二、學習型組織的內涵(三)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心智模式」是一個人深層的假定、概括化的觀念、以及影響我們瞭解世界、採取行動的意象(images)。潛在的心智模式對我們的思想、態度、行為、語言等均影響深遠。改善心智模式要從「將鏡子往內轉」(turning the mirror inward)開始,亦即瞭解自己的「心向」(mindscapes)開始。 二、學習型組織的內涵(三) 建立共享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共享願景是組織成員共同想要追求的未來。 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團隊學習是克服「一群個人智商在120以上,統合起來卻是63」窘境的利器。 二、學習型組織的內涵(四) 學習型組織的特徵 Peter Senge認為修練是終身學習的過程,追求學習型組織是一個永無止盡的過程。 但就某一特定的時段而言,有些現象的出現,可作為朝向學習型組織的正向積極訊號:包括重視學習價值、創造學習機會、鼓勵學習發生、自己率先學習(引自中正大學成教所魏惠娟教授的文章)、分享學習成果、一起為解決問題而學習……。 三、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一) 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彼此的關係:談代理的觀念(the notion of agency) 個人學習、團隊學習、或組織學習要能成為組織記憶(organizational memory) 團隊學習比較可以克服組織學習智障(organizational learning disability),但不是必然的結果。 三、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二) 為何無法成就組織學習?因為: 單打獨鬥、缺乏統整 缺乏領導(這種領導不一定要來自領導者身上) 成員對組織規範的無條件接受 自我防衛的心態與行為 缺乏共同的認知圖像與共享願景 三、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三) 組織學習智障(learning disability)包括 我是某某某(I am my position):侷限思考。無法察覺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反之亦然。越戰退伍軍人無法適應社會、與蝴蝶效應的例子。 歸罪於外(the enemy is out there):將錯誤歸罪於別人或別單位。 三、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三) 負責的妄想(the illusion of taking charge):過度冒進、「缺乏整體思考的」主動積極。結果適得其反(特別是個人因行動鋌而走險時)。 固著於近期的事件(the fixation on events):非得找出近期的肇事原因,忽略漸進的過程,及漸進的影響力。 三、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四) 煮青蛙故事的啟示(the parable of the boiled frog):未察覺構成重大威脅的漸進過程,逐步陷入困境。就像抽大麻一樣,從「好玩」、「從眾」到「不可收拾」、「無可救藥」的漸進過程。 從經驗學習的錯覺(the delusion of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從經驗學習獲得到教訓不是必然的。因為事件的後果往往發生在別人身上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