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高考特色串讲主题四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与社会的变迁.ppt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高考特色串讲主题四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与社会的变迁.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高考特色串讲主题四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2)中国 ①近代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中国社会被迫转型;到现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②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建设。 ③经过民主革命,摆脱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地位,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 ④从向西方学习到立足于中国国情,思想不断的解放和创新。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主题解读 命题视角 主题四 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社会转型就是某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结构变动,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该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二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外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 [主题解读] 中外社会转型时期主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明清时期的机遇与挑战、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的痛苦转型、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社会转型、两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巨变、二十世纪人类现代化的新趋势等主题内容。中外社会转型时期所链接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表现、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命题视角] 视角一 中外某一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特征及影响 【考情荟萃】 2015年:课标全国Ⅰ卷第40题以古代近代儒学思想的演变为视角,考查古代春秋、汉代、宋代不同时代的特征及19世纪末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安徽卷第36题以顾炎武、魏源、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为视角,考查晚清及近代社会的转型。2014年:广东卷第39题考查对中西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转型的阐述、论证、说明;山东卷第38题以妇女解放为主题,考查20世纪初中国女性生活的变迁与进步。2013年:浙江卷第39题考查1750~1850年西方文明转型的阶段特征;广东卷第38题考查近现代以来西方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山东卷第28题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化教育领域的变化体现的时代特征。2011年:福建卷第38题考查对中国古今社会转型期的综合认识。 【考题例证】 (2014·山东文综,38)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命题立意 本题借助“近代社会发展与妇女解放”研究性课题这一微观情境的创设,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变化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历史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鉴别史料能力、获取和整合历史材料信息,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突破 第(1)问,注意材料虽然不是属于近代的史料,但从影响的延续性和变化的对照性的角度是重要的史料。第(2)问,侧重于对历史结论的论证,据图文材料,可以得到“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鸣凤认为两人的身份不同”等;可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体现了当时社会上的平等观念,鸣凤认为两人身份不同,体现出了当时封建等级观念的根深蒂固等,并据此理解20世纪初的中国新旧交织、进步与保守共存的时代特征。第(3)问,要掌握史料的分类与鉴别使用。材料是文学与新闻报道两种史料,在史料的真实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第(4)问,侧重于对历史结论的论证。要求将李欣淑对旧家庭的反抗这一历史现象放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认识,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的内容融会贯通,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 参考答案 (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