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doc

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读书传统的民族,耕读传家久 诗书济世长,耕读传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读可荣身。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不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在耕作之余,或念几句《四书》,或读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耕读传家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当一部分儒家学者或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基于家庭建设而提出的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的思想,寄托着儒家学者关于家庭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 20 世纪上半叶, 在江南民居的门楼窗棂上, 我们还不时可以看到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砖刻木雕。在苏州农村, 也流传有吴语山歌“渔樵耕读” 其唱词大概是这样的: “啥人手把网来张?啥人绿叶压脊梁? 啥人手拿锄头眯眯笑? 啥人三更灯火读文章?……捕鱼郎手把网来张, 樵柴夫绿叶压脊梁, 种田汉手拿锄头眯眯笑, 念书人三更灯火读文章。” 皖南黟县这一徽商产地的古民居之中, 依然能够随时领略到耕读文化精神对当地的影响。这在当地老房子的楹联中可以见出, 如:“二字箴言, 惟勤惟俭; 两条正路, 曰耕曰读”, “传家无别法, 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 惟俭与勤”。也有将形而下的耕田读书行为, 衍申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上的, 如:“光前须种书中粟; 裕后还耕心上田”, “世事让三分, 天宽地阔; 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过往的典籍中,关于“耕读”的话语或格言比比皆是。清康熙年间,扬州人石成金编撰的《传家宝》中有言:“人生在世,惟读书、耕田二事是极要紧者。盖书能读得透彻,则理明于心,做事自不冒昧矣。用力田亩,则养赡有赖,俯仰无虑,若不读书,何以立身、行道、显亲、扬名?若不耕田,何以仰事父母?何以俯畜妻子?唐人诗云:‘天下良图读与耕’。要知一切事,总不如此二字之高贵安稳也。” 著名的古村落研究、保护专家陈志华教授对此深有体会:“看到古村落的义塾和书院,看到那巍然高耸的文昌阁和文峰塔,看到宗祠前为举人、进士树立的旗杆和村口的牌楼,看到住宅扇窗上精细的‘琴棋书画’或者‘渔樵耕读’的雕刻,你才能真正理解农村的‘耕读文化’”“耕读传家”是中国不能忽视的民间观念,而对“亦耕亦读”生活图景的向往和追求则是中国的重要传统,对于精神家园具有重要启迪意义。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读书是第一好事西递村“履福堂”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张元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唐英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读书读书 ② 三代不读书,放出来一笼猪 ③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②李毓秀《弟子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3、刻苦 ①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②《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③颜氏家训: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④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实践 曹雪芹《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 体观价值观1: ①西递村“履福堂”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张元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唐英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安徽西递村的“履福堂”有一副楹联云:“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楹联是一位富翁带着悔恨之心写下的。这位富商叫胡来富,当初本是个卖豆腐的,据说他挖到了一个大徽商埋在地下的银窖,富了。胡来富有钱,村里一些穷苦人从来得不到他的接济,社会上公益事也休想让他拿出一分钱。胡来福只有一个单根独苗的儿子自是疼爱。儿子一天没事,就在村里转着,在这捣蛋,在那弄事,当别人到他家告状时,胡来富总是大冽冽的说,“怎么样,大不了赔你钱”儿子更胆大了。村里有个卖豆腐的老头,每天挑着担子从胡来福家门走过,胡来福的小子就用袋中的银锭去砸人家的豆腐,把豆腐打的乱七八糟,惹得老头破口大骂。卖豆腐老头越气,胡来福的儿子越高兴开始时,卖豆腐老头还以为用的是石子来砸,后来发现用的是小银锭,高兴的不得了从此每天都挑一担豆腐到胡来富家门前叫卖,胡来富的孬儿子,也每天必定用银锭去砸豆腐,老头子照例“气”的破口大骂,胡来富的儿子照例高兴的手舞足蹈。胡来富的亲戚劝他给孩子读书,儿子上了几天学,对读书没兴趣,三天两头逃学,老师上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