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言文散文教学中的“文眼”.docVIP

谈谈文言文散文教学中的“文眼”.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谈文言文散文教学中的“文眼”.doc

谈谈文言文散文教学中的“文眼”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课程内容看,散文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对散文的情感把握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散文的本质在于“形散意不散”,形式上的“散”给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上造成了一定困难,也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增添了难度。作者认为,在文言文散文的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其“意不散”的特点,即围绕文章的中心――“文眼”展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文言文 散文 文眼   一、教学背景剖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是文言文散文中的佳作,其文意境美、语言美,但作为叙事性散文,其思想情感与作者情操并没有直接流露,故而学生在认知上有一定阻碍。   在理解了“文眼”意蕴所在的基础上,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何谓“文眼”?清人刘熙载的“眼乃神光所聚”就形象地表明了“文眼”的地位,全文精神核心、行文线索均是围绕“文眼”展开。以张岱《湖心亭看雪》为例,文末最后一句“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一个“痴”字就是全文文眼所在。就叙事而言,张岱在三天大雪之后的清晨,去西湖湖心亭看雪,与不期而遇的另一位湖中人开怀对饮。人迹几绝之时于寒冷的时间去看雪,不为看人、无意见人,其行为不就是舟子的一个“痴”字的体现吗?就表情而言,他做出这些痴行的背后就是他心中的痴意,作为遗民,在故国破亡后,他绝仕途而流连山水,看似是对山水的痴迷,其实是心中“人世变易,江山不改”的故国之思。同样,他在文首就交代“余独往湖心亭看雪”,后面又说“舟中人两三粒”,看似前后矛盾,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内心孤独、无人理解的情感,进而才有了与偶遇之人开怀畅饮的“痴”行,这就是他的“孤高”之痴。   相对于深层次的情感归纳,“文眼”是可以在文本的内容梳理这一浅层教学过程中整理出来的,但联结起了深层的情感归纳,先理清文章内容,再以文章内容归纳“文眼”,进而通过对“文眼”的剖析反推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深入,可使学生在归纳感情时有中心可循有抓手可用。   二、实际教学设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湖心亭看雪》的字词梳理、全文通读、内容归纳是基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在该部分基础教学已完成的前提下展开,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文眼”,并结合“文眼”正确把握全文思想感情。   文眼的发现方式有多种:   一是基于形式的位置定位:一般“文眼”容易出现在文首以总领全文、文章中心句贯穿通篇、文尾卒章显志抑或文首文尾前后呼应强调凸显。   二是基于句式的句型定位:议论或抒情句将情感态度明确化,常有表达作者为文目的的作用,所以“文眼”出现在这些句式中的可能性大。   三是基于内容的主旨定位:前文说到“文眼”是全文线索与中心所在,同理当然可以对全文每一部分进行归纳,再将其整合为全文中心,这便是“文眼”所在。   根据《湖心亭看雪》的文本特点,其“文眼”的发现过程可将这三种方式综合。   整体教学设计以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为主,注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1.归纳内容,引导发现。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归纳全文内容,按以下两类对文中所叙进行分类:作者看景、对人态度。   2.提出问题,分类归纳。作者看景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独)对人态度是怎样的?(忽视舟子、与亭中人对饮)。   3.深入分析,自由发挥。作者“独”看景说明了他对景物的什么态度?(喜爱、欣喜等)作者对舟子与亭中人为什么有不同态度?(相似行为、共同情趣、理解)   4.回归文本,发现文眼。作者的这些态度应该如何评价?文中有没有对此的评价?(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回溯文本,印证“文眼”。张岱的行为与情感是不是痴?   在以上引导过程完成后,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文眼”是痴,此时便可以发挥“文眼”的作用,在认识“文眼”的基础上整理思想感情。   过程大致是前文的“痴”的原因总结,教师应在此时再次强调作者生平,引入作者相关文章,使学生加深明清换代之时作者的“遗民情愫”,将“痴”具体归因到作者的经历,如前文所说,无人理解方“痴”于与陌生知己的痛饮,故国破碎才“痴”于比王朝恒久、比人稳固、寄托着作者故国记忆的江山景色。   三、教学意义归纳   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将“文眼”作为抓手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两点意义。   从情感维度与心理认知上,此教学方法着眼点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内敛给学生造成的认知困难,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具体的切入点,对于他们理解抽象情感的作用就如同一把钥匙,掌握钥匙方能直接打开与作者沟通的大门。只有以适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才能使他们最快地接受文本、教师所要传递的情感取向,才能激发他们的主观探寻意识,才能加深他们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