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单核细胞吞噬系统功能封闭或受损 2、肝功能障碍(激活的凝血因子灭活减弱,抗凝物质减少: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 3、血液高凝状态(3周始 妊娠后期:凝血因子、血小板含量↑; 酸中毒:肝素活性↓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聚集性↑) 4、微循环障碍 (血液淤滞,血小板聚集,酸中毒:内皮细胞损伤 5、纤溶功能降低(高龄、吸烟、糖尿病和妊娠后期,体内的纤溶功能常明显降低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凝血过程中主要的调节蛋白 1、蛋白C:肝脏合成,在内皮细胞发挥作用:灭活Va、Xa;增强抗凝。 2、蛋白S:存在于内皮细胞或血小板膜,协同激活的蛋白C(APC) 3、血栓调节蛋白:存在内皮细胞,凝血酶受体,降低凝血酶活性,加强APC作用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1、凝血功能障碍诱发出血(bleeding) 1、DIC的早期表现2、出血程度不同:重----多部位;轻---局部渗血:伤口、注射处 3、多部位出血倾向: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牙龈、鼻等 出血的特点 1、凝血因子、血小板过度消耗2、继发性纤溶亢进3、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形成 (FDP)4、微血管损伤 机 制 2、循环功能紊乱导致休克 机 制 1、微循环淤滞,回心血量减少2、舒血管物质增多 3、微血栓导致缺血性器官损伤(器官功能障碍) 华-佛综合征(Waterhouse syndrome)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 华-佛综合征(Waterhouse syndrome) 微血栓导致肾上腺皮质出血坏死产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 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 微血栓导致垂体出血坏死产生的功能障碍。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thic hemolytic anemia)仅见于DIC 特 征 表 现 裂体细胞(schistocyte ):红细胞碎片,呈:盔形、星形、新月形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 纤溶 时某些指标的变化 1、血小板的评价指标 数量《100×10 4 /L或进行性减少 2、血浆凝血因子的评价指标 1)凝血时间2)纤维蛋白原含量 〈1.5g/L或进行性下降 3、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评价指标 FDP检查 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 D-二聚体试验 目的:检测X片段 原理:结合FDP,游离纤维蛋白单体,不需酶参与 目的:检测纤溶功能 原理:纤维蛋白多聚体被纤溶酶分解的产物 D-二聚体含量为什么反映FDP变化? 1、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需要凝血酶作用) 2、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能力强于分解纤维蛋白原 3、FDP增加说明纤维蛋白增多 4、 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 DIC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 积极防治原发病 2.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1)抗凝治疗 2)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3)补充凝血物质 4)适当的抗纤溶治疗 第五节 Key words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protein C system (蛋白C系统)thrombinmodulin (血栓调节蛋白) antithrombin Ⅲ (抗凝血酶Ⅲ) *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 散 性 血 管 内 凝 血 英 语 概 念 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是在多种病因作用下,以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激活、凝血酶生成增多为发病共同通路,进而广泛微血栓形成,导致凝血因子与血小板过度消耗、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和以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表 现 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 第一节 DIC的病因学、分期与分类 一 原 因 1、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败血症、内毒素血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 2、恶性实质肿瘤: 脑、肺、消化系及泌尿系癌、转移癌、恶性葡萄胎等 3、产科意外: 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宫内死胎、妊娠中毒症、流产术 4、血液病:白血病、溶血 、红细胞增多症等5、广泛组织损伤: 大面积挫伤或烧伤、挤压综合症、大手术、器官移植 6、其他疾病: 内毒素休克、严重出血或过敏性休克、心肌梗死、异型输血、巨大海棉状血管瘤、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 血凝状态的时相性变化 高 凝 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