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ppt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2014年江苏考纲要求: 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2、百家争鸣 3、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学发展的特征: 1、春秋战国: 2、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发展到理学阶段 4、明清:批判和继承 (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8题)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 ①先秦:孔子(孔丘)。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孟子(孟轲):主张仁政。 ③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南宋: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⑤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基础知识: 一、百家争鸣 1、背景:根本原因是社会变革,表现: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阶级:士阶层崛起; 教育:私学兴盛 2、诸子百家 (1)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①孔子(春秋):开创儒家学派;言行载于《论语》; 儒学以五经为基本文献;观点:仁、礼、为政以德;首创私学;整理文化典籍;主张有教无类;注重政治和人事。被称为万世师表 ②孟子(战国):亚圣;仁政;民贵君轻 ③荀子(战国):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天人关系);君舟民水;主张礼法并用。 (2)道家 ①老子(春秋):“道”是世界的根本,用“道”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②庄子:宣传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3)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4)法家: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奖励耕织;严刑峻法;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3、百家争鸣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1.(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2.(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D 3.(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2009·山东基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A D 5.(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6.(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B C 7.(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 民莫敢不 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8.(2008·四川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用一根线围成你喜欢的图形。(首尾相连).ppt
- 用两位数除小单元练习课设计.doc
- 用于特色城市展示的三维制作平台软件应用于体域网数据传输.doc
- 用友ERP-U8系统安装环境要求.ppt
-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概括.ppt
- 用新思维解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oc
- 用歌声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ppt
- 用电脑写日记-BLOG.ppt
- 用迭代法求代数方程的近似根.ppt
- 田径运动场地.ppt
- 《区块链在供应链溯源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隐私保护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波粒二象性实验验证与光电技术应用场景关联的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校园周边小吃的营养分析及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戏剧教学法的实践效果分析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湿地生态修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修复技术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能校园垃圾分类系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及未来5-10年磷化底漆项目投资价值市场数据分析报告.docx
- 初中地理教学中AI气候模型与环境保护教学策略实施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与冷链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融入路径研究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