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起育成猪伪狂犬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doc
一起育成猪伪狂犬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
当前猪病越来越复杂,临床常常出现混合感染致死的病例,本文对一例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养猪生产。
2015年7月下旬,北京市郊区某猪场的育成猪发生咳嗽、腹泻,后发展为后肢跛行,病程10~15天后出现死亡,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但仔猪和母猪未见明显临床症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诊为猪伪狂犬病与猪瘟的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该猪场存栏七百余头,从7月下旬开始,陆续有体重50千克左右的育成猪开始发病,开始精神沉郁,间歇性腹泻,体温41~42℃,稽留热,部分猪伴有呕吐和运动失调,两后肢无力,站立不稳,发病后期病情严重者后肢瘫痪,皮肤有点状出血等症状。从发病至死亡,病程10天左右。到8月初,育肥猪共计死亡一百多头,仔猪和母猪未见明显发病症状。
二、病理变化
剖检1头病死猪和1头濒危猪,可见全身弥漫性出血、发绀,肺尖呈肉样病变、水肿,充满泡沫;心肌有针尖状出血点;胃底黏膜有少量针尖状出血点或溃疡;肾脏变形,表面有不规则深沟和弥漫性针尖状出血点;回肠、盲肠口、结肠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或溃疡;膀胱有少量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病死猪血液呈紫黑色、凝固不良,脾脏边缘还有黑色梗死。濒危猪肝脏表面则有白色坏死灶。
三、实验室检测
无菌采集2头病死猪(1号、2号猪)的脾和血清,另外随机 采取3头母猪(3号、4号、5号猪)的血清,送至中牧研究院诊断中心进行检测。采用核酸PCR法检测,具体操作如下:在实验室用常规方法进行研磨和冻融,应用PCR试剂盒进行RNA和DNA的抽提、扩增,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蓝耳病病毒(PRRSV)与猪伪狂犬病毒(PRV)3种病原。结果显示:1号和2号猪脾脏呈猪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强阳性,1号猪血清呈猪瘟病毒弱阳性和猪伪狂犬病毒阳性,2号猪血清呈伪狂犬病毒阳性,3号母猪伪狂犬病毒呈阳性,其他检测结果为阴性。检测结果见表1、表2和图1、图2、图3。
四、结果分析
根据2头病死猪的病原检测结果和5份猪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该病例确诊为猪瘟与猪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从该场的防疫情况来看,造成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原因主要有4点:一是猪场设计规划不合理,每栋猪舍间隔很近,猪舍内空气不流通,而且排污设施简陋,环境较差;二是该猪场没有专门的兽医,饲养人员业务不熟悉,免疫程序和疫苗使用不合理,造成部分猪免疫失败;三是滥用某些药物,导致猪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减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四是此次为猪瘟与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由于是两病毒协同致病,造成了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五、诊疗措施
确诊后,对猪场的所有猪只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对所有患猪进行隔离、封锁无害化处理,其他猪只紧急接种猪瘟细胞苗5头份/头,从而提高抗体水平防止亚临床感染。在接种猪瘟疫苗的同时对该场临床健康的其他猪接种猪伪狂犬疫苗,接种过程中严格避免交叉污染。在接种猪瘟疫苗的同时对公猪、空怀母猪于配种前几天加强免疫1次,怀孕母猪于产前30天免疫1次,每头颈部注射猪伪狂犬灭活苗4毫升。另外,对0~3日龄的仔猪用伪狂犬弱毒苗按1头份的剂量进行滴鼻免疫,对20~30日龄的仔猪以2头份的剂量加强免疫1次。
2.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保温和通风换气工作,适当降低保育猪的饲养密度;制定科学的免疫、药物预防、消毒程序,建立健全免疫监测制度,加强抗体水平监测。提高营养水平,在饲料中加喂氟苯尼考粉,饮用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葡萄糖,连用7天。
3. 严格消毒制度,保持猪体和环境卫生,防止猫、狗等动物进入圈舍,杜绝传染源,对猪舍、周围环境和饲养工具进行彻底消毒。消毒药连用3次后就要更换。对猪场内的主干道及猪舍内的过道用20%的石灰乳覆盖进行消毒。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措施,20天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该猪场疫情逐渐趋于稳定,再未出现死亡。
基金项目: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114)
(作者联系地址:蔡泽川 胡 平 关文怡 张京和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邮编:102442;郝 韵 北京市昌平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马池口防疫站 邮编:102202)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