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光学2选读.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夹角变小,条纹变宽,条纹向右移动 夹角变小,条纹变宽,条纹向右移动 夹角变小,条纹变宽,条纹向右移动 夹角变小,条纹变宽,条纹向右移动 夹角变小,条纹变宽,条纹向右移动 夹角变小,条纹变宽,条纹向右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夹角变大,条纹变密,条纹向左移动 应用:薄膜厚度的测量 L d l 薄膜厚度: 条纹数 测量原理 在半导体元件生产中,测定硅片上二氧化硅薄膜厚度的常用方法是:将薄膜的一部分磨成劈形膜,通过观察垂直入射光 在察垂直入射光在其上面产生的干涉条纹,计算出厚度。 例13-5: 有一玻璃劈尖,放在空气中,劈尖夹角? = 8?10-6rad. 波长? = 0.58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测得干涉条纹的宽度为l = 2.4mm,求玻璃的折射率。 解: (2)牛顿环 a.牛顿环的特点: 干涉条纹是以平凸透镜与平面玻璃板的接触点为圆心的明暗相间的圆环,中心为暗点;条纹间距不相等,且内疏外密。 b.牛顿环的计算分析 首先分析反射光的干涉:设 r 为某级干涉环的半径 e R R–e r r 反射光光程差为: ∵ 则 明环 暗环 得 明环半径 暗环半径 牛顿环的讨论 (1)从透射光中观测,中心点是暗点还是亮点?—— 亮点 (2)可以用来测量光波波长。 (3)应用例子:用于检验透镜质量。 牛顿环的应用——波长测量 例13-6: 已知:用紫光照射,借助于低倍测量显微镜测得由中心往外数第 k 级明环的半径 , k 级往上数第16 个明环半径 ,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R = 2.50 m,求:紫光的波长? 解:根据明环半径公式: 则 作业: 教材:P265 13-13,13-15; 指导:P265 5,7,8,10。 * * * * * * * * * * * 1. 光源 光源:发光的物体。 两大类光源:普通光源、激光光源。 普通光源按光的激发分为以下几种: 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 电致发光:由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 光致发光:由光激发引起的发光现象。 光的干涉 一、光的相干性 专题讲座5 包括教材P203-222 化学发光:由化学反应引起的的发光现象。 1. 光源 普通光源发光的两个特点: 间歇性 ——各原子发光是间歇的,平均发光时间?t约为10-8~10-11s,所发出的是一段长为 L=c?t的光波列。 随机性 ——每次发光是随机的,所发出各波列的振动方向和振动初相位都不相同。 因此,两个普通光源发出的光不可能产生干涉。 一、光的相干性 光是某一波段的电磁波。 可见光的波长为 400 ~760 nm。 具有一定频率的光称为单色光。 频率不同的光复合起来称为复合光。 二、光的干涉现象 干涉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有恒定的相位差。 干涉定义:满足相干条件的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它们在空间的重叠区域内各点相遇时,将发生干涉现象。 相干光:能产生干涉现象的光。 相干光源:能产生相干光的光源。 光不管在真空还是介质中传播,其频率ν是不变的。 传播速度: 真空中的光速 c >介质中的光速 v 故 真空中的波长 λ >介质中的波长 λ 2、透镜的等光程性 adegF与bhF几何路程不等,但是光程相等。abc三点在同一波面上,相位相等。到达F点形成亮点, F 屏 e d . . g h . . a c b . . . 3、附加光程 介质 t 光程=D-t+nt = D+(n-1)t 附加光程 4、光程差与位相差的关系 λ 为波长。 说明abc三条光线到达F点无相位差。 三、光程 附加光程 1、光程 定义: 光程= 折射率×几何路程=nD 透镜的使用不会引起附加的光程差。 D A B 未放介质时,AB之间的光程为D 放入介质后,AB之间的光程为: 四、双缝干涉 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 Yang) 于1801年首先成功地进行了光干涉实验,并看到了干涉条纹,使光的波动学说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