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焊割炬的安全使用要求 (6)点燃的焊、割炬其喷嘴不得与金属物件正面接触,否则易造成回火。 (7)焊、割炬喷嘴发生堵塞时,应停止操作,将其拆下,用捅针从内向外疏通。 (8)焊、割炬各气体通路不得沾染油脂;焊、割嘴应经常保持清洁光滑,孔道清除干净。 焊割炬的安全使用要求 (9)工件表面的厚锈、水、油和污物要清理干净,在水泥地面上切割时要垫高。 (10) 停用时,严禁将焊、割炬与气源相通放在工具箱和容器内等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11)停用时,应先关乙炔气阀门,后关氧气阀门(理论上是先关氧气,后关乙炔)。 预热火焰燃烧速度失去平衡而引起的火焰倒流现象叫回火。 回火产生的原因: 1.割嘴沾有金属飞溅物; 2.割嘴过热; 3.割嘴与工件的距离太近; 4.乙炔流速过小; 5.焊割炬阀体密封不严。 第五节 回火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回火与灭火的特征: 回火的特征 1.回火时伴有“叭叭”爆鸣响声; 2.回火后正常火焰消失,燃烧倒流; 3.有时可看到从割嘴闪出微弱火星; 4.从割炬内发出“嘶---”的响声; 5.割嘴内无乙炔流出,无乙炔嗅味; 6.割炬射吸管的温度急剧上升,摸着烫手。 回火的过程 1.回火 火焰伴有爆鸣声进入焊(割)炬,并熄灭或在喷嘴重新点燃。 2.回流 气体由高压区通过软管流向低压区,这种现象可由喷嘴出口堵塞而成。 3.持续回火 火焰回进焊(割)炬并继续在管颈或混合室燃烧随着火焰进入焊(割)炬,可以由爆鸣声转为咝咝声。 4.回烧 火焰通过焊(割)炬再进入软管甚至到调压器。也可能达到乙炔气瓶,可造成气瓶内含物的加热分解。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焊 工 (第七章) 陕汽集团焊接高级技师 张明录 第一节 气体的性质及安全使用要求 1 第二节 减压器的构造及安全使用技术 2 3 第三节 阻火器的构造及原理 4 第四节 焊割炬的原理、构造和安全使用 第七章、 气焊与气割 第五节 回火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5 第六节 气焊与气割安全技术 6 一、电石和乙炔的特性及安全使用 1.电石 碳化钙(俗称电石)分子式为CaC2,是将生石灰与焦炭在电炉中熔炼而成的。电石与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乙炔气体(C2H2)和氢氧化钙, (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的热。每分解1.0 ㎏电石需要水5~15 ㎏。 电石应存放在地面干燥、空气流通的室内。禁止采用滚滑方式装卸、搬运电石桶,以免电石与桶壁撞击发生火花。 电石和乙炔混合气体着火时应采用干砂、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扑灭,禁止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及四氯化碳灭火器等灭火。 第一节 气体的性质及安全使用要求 2.乙炔 乙炔是一种无色而带有特殊臭味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乙炔的比空气轻,比重1.1kg/m3,自燃点为480℃,在空气中着火温度为428℃,乙炔与空气混合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为2350℃,与氧气混合燃烧产生的温度为3100~3300℃,乙炔气毒性很弱,有轻度麻醉作用,但因其中含有磷化氢(PH3)、硫化氢(H2S)和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在通风环境不良时,长期接触可引起中毒。 乙炔与铜、银、水银等金属长期接触时,会生成乙炔铜和乙炔银等爆炸性混合物。 乙炔使用的器材不能用含铜量70%以上铜合金制造。 乙炔与氯、次氯酸盐等化合,在日光照射及加热等条件下就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绝对禁止使用四氯化碳灭火。 二、乙炔发生器的安全使用要求 乙炔发生器必须装设必要的安全装置,有回火防止器、安全阀、泄压膜、压力表、水位计和温度计等。 乙炔发生器最高工作压力不超过0.15MPa。 当发生器着火时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和四氯化碳灭火,可使用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器扑救。 乙炔发生器不得放在高压线下,热源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10m. 焊割结束后,应关闭氧气瓶阀和乙炔瓶阀,再将减压器调节螺钉松开。 乙炔瓶的安全技术 1.乙炔瓶 (溶解气瓶) 瓶体表面涂白色,印有“乙炔”,“不可近火”红色字样。瓶内装有浸满丙酮的多孔性填料,工作压力1.5MPa,水压试验为6MPa。 2.乙炔瓶的安全使用要求: 乙炔瓶不得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严禁与液氯、氧气、氟化氢等钢瓶同室存放。 使用时,气瓶应立放,严禁卧放使用,以免瓶内溶剂大量随气体喷出引起火灾或爆炸,已躺卧的气瓶,必须直立20分钟后方可使用。开启瓶阀时不得超过一周,一般只开启3/4周。 气瓶应放置在不超过40℃的地方,禁止在炎日下曝晒。 瓶阀冻结,严禁用火烘烤,可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 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