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

重庆一中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一中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5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三上期一诊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2015.1 【试卷综析】试卷整体比较平稳,没有偏难怪题,总体难度适中,相对比较平和,但出题的材料和考查角度很灵活。试题以基础历史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和试题的选择性和导向性,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也体现了新课标卷特征。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部分。思想政治部分1~4页,历史部分5~8页,地理部分9~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存。 历 史 (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13.《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告诫治国者应当 A.以民为本 B.以身作则 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 【知识点】O1 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解析】B 解读材料信息,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故选: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题文】14. 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这一状况表明汉代 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 B.政治重心与经济背离 C.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开发 D.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知识点】H1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答案解析】A 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著名都会分布数量为“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这就充分表明了汉代时期北方是经济重心,南方开发迟缓,经济落后,表明汉代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 故选:A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题文】15.《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由此可见,唐朝科举 A. 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 B. 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 C. 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 D. 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B 结合史实可知科举制是需要通过层层考试授予不同官职,不能直接报考,故A项错误;从“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就不得申送还会被停职,可知科举制重视对品德的考查,故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隋唐时期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C项错误;“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可知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的,故D项错误。 故选: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题文】16.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知识点】O2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答案解析】D 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题中王夫之的只要论点是“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说明他不赞同“理先于气”的说法,故①说法错误;而材料压根没提到学术的实用性,故③也不对,故D项组合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