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7届重庆一中高三9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共12题 1.对于人性的看法,先秦某位思想家认为“古者圣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荀子的思想。根据材料中“礼义”“法度”可以判断其主张礼法并施,因此这位思想家应为荀子,故C项正确。 ? 2.西汉墓出土的《集簿》记载:东海郡有“县、邑、侯国三十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里二千五百三十四,正二千五百三十二人”。此记载 A.说明侯国严重威胁西汉统治 B.佐证了西汉曾经实行封国制 C.说明侯国与郡行政地位相当 D.填补了基层建制的史籍空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时期地方的行政制度。材料中未涉及侯国对西汉中央的威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东海郡有‘县、邑、侯国三十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可以看出当时在地方上既有郡县,又有封国,说明西汉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郡与侯国的关系,故C项错误;我国在之前的史籍中已介绍过地方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B项。 ? 3.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中外思想冲突不断 C.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佛教的影响力较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思想。材料中未说明佛教成为主流,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未涉及中外思想冲突,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的斗争,故C项错误;材料中北魏佛教的兴盛和北周时期的灭佛,都说明佛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 ? 4.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表明 A.唐代皇权受到极大削弱 B.政事堂负责最终行政决策 C.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 D.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明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行政制度。材料中政事堂与其他机构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并不是削弱,故A项错误;最终的行政决策仍掌握在皇帝手中,不是由政事堂决定,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中书省的职责,故C项错误;唐代皇帝的诏令必须先由政事堂决议,然后盖印中书门下的章印下发,体现了唐朝政治对皇权的一种制约,具有一定的开明性,故D项正确。 ? 5.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A.反映土地买卖趋向制度化 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C.表明了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土地买卖。材料中“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说明买卖土地越来越规范、严格,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租佃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规范土地买卖,不是说明土地兼并现象,并未限制土地买卖,故C、D两项错误。 ? 6.乾隆四十一年,清政府将降清的原明朝官员编入《贰臣传》:其中,投降后对清朝赤胆忠心的,编入甲编;在清朝为官但又心怀怨恨的,编入乙编。乾隆四十八年,又编成《逆臣传》,把降清后再次反叛的官员收入其中。这主要说明 A.清朝很注重文化典籍的编撰 B.明清改朝换代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 C.政府力图构建封建道德标准 D.对清朝效忠与否是褒贬的唯一依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初年的统治。根据材料可知,把降清官员编入不同传记的标准是官员对清政府的态度,说明这样做主要以封建道德标准评价官员,企图构建封建的忠君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文化典籍的编撰,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清朝初年的思想领域出现混乱局面,故B项错误;材料重视官员对清政府的忠心,但不能说是褒贬的唯一依据,故D项错误。 ? 7.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的关税主权逐渐丧失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商品经济已取代自然经济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B项正确;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