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拓方案设计实例.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实例

第五章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案例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 一、 矿井基本资料 1. 井田概况(P45) 地面标高+80 m ~ +90 m 井田走向长度9.00 km 倾斜长度1.74 km 2. 井田内可采煤层 (P45) 共有4层可采煤层,倾角均为15°。 瓦斯和水涌出量大 。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一、 矿井基本资料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二、储量计算 1. 工业储量Zg Zg=9000×1740×(1.8+1.9+1.6+2.0) ×1.32=15089.976万t 2. 可采储量Zk P= Zg×5%= 15089.976×5%=754.499万t Zk=(Zg-P)×C=(15089.976- 754.499) ×80%=11468.4万t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大型矿井大于50a,T取60a) 根据煤层条件,按矿井设计规范,将矿井生产能力定为120万t/a。 实际采出储量:11468.4-(3276.68×50%)=9830.1万t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1. 井筒布置 中央分列式通风,主副井位于井田中央,风井位于井田上部边界走向中部。 2. 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设置 因井田内瓦斯和涌水量较大,排除下山开采;同时,井田斜长较大,倾角15°,排除单水平上下山开采。因此,设如下两个方案: 两阶段,两水平 三阶段,三水平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3. 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1)水平垂高 (1)两阶段,两水平:870×sin15°=225.1m。 (2)三阶段,三水平:740×sin15°=191.5m。 500×sin15°=129.4m。 2)开采水平实际出煤量 (1)两阶段,两水平:一二阶段9830.1/2=4915.05万t。 (2)三阶段,三水平: 第一阶段:(9830.1/1740)×740=4180.62万t 第二三阶段:(9830.1/1740)×500=2824.74万t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3. 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3)水平服务年限 (1)两阶段,两水平方案: 第一、第二水平:68.26/2=34.13a (2)三阶段,三水平方案: 第一水平:(68.26/1740)×740=29a 第二、第三水平:(68.26/1740)×500=19.61a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3. 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4)采区服务年限 开采水平内每翼一个采区,矿井由两个采区同采保证产量,考虑1a的产量递增或递减。 (1)两阶段,两水平:(34.13/3)+1=12.38a (2)三阶段,三水平: 一水平采区: (29/3)+1=10.7a 二、三水平采区: (19.61/3)+1=7.54a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3. 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5)区段采区煤量 (1)两阶段,两水平:每个阶段5个区段 区段斜长:870/5=174m。 (2)三阶段,三水平:一水平4个、二水平3区段 一水平区段斜长:740/4=185m 二、三水平区段斜长:500/3=167m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3. 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6)区段采区煤量 (1)两阶段,两水平方案 每个水平6个采区,每个采区5个区段,区段出煤 (4915.05/6)/5=163.84万t (2)三阶段,三水平方案 一水平6采区,每采区4区段,每区段出煤 (4180.62/6)/4=174.19万t 二、三水平6采区,每采区3区段,每区段出煤 (2824.74/6)/3=156.93万t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3. 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4. 大巷布置 考虑到各煤层间距较小,宜采用集中大巷布置。 为减少煤柱损失和保证大巷维护条件,大巷布置于m4煤层底板下垂距为30m的厚层砂岩内。 上阶段运输大巷留作下阶段回风大巷使用。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5. 上山布置 采区采用集中岩石上山联合准备; 井田一翼的中央采区上山布置在距m4煤层底板30m以下的砂岩中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