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缺答案.doc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缺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高2018级16秋半期考试 高2018级语文试题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中国文化而言,“道”除了化为具体的实践智慧之外,还涉及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后者进一步内在地指向人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孔子指出:“志于道。”“志” 意味着确定并朝向一定的目标,“道”则表现为一定的理想,所问“志于道”, 也就是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道”作为内在的目标。 在“道” 的引导之下,培养完美的人,具体意蕴是什么?要了解这一点,可以联系孔子的另一论点:“君子不器。”“君子”即完美的人格,“器” 则去特定的器具,所谓“君子不器”, 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意蕴:第一,不能把人等同于物;第二,不能把人限定在某一个方面。换言之,君子作为理想的人格,既具有人之为人(不同于物)的规定,同时又包含多方面的品格,而不能成为单一化、片面化的存在。 从价值的层面看,理想的人格同时表现为内在的精神形态,后者同样与“道”存在多方面的关联,“道” 既指天道,即存在的原理和世界变化的法则,又表现为人道(价值原则,社会道德理想等等),既内在于世界本身,又是指向世界的具体真理。不论处于何种形态?“道”都以真实性为其内在规定:作为真实的存在或对存在的真实把握,“道”首先呈现真的性格,与真的品格相联系,“道”同时又涉及善,作为人道,“道”体现的是人的价值理想,文化的理想,社会理想等。后者内在地包含着对善的追求,建立理想的社会,意味着实现广义的善,在天道层面,“道”似乎与善的追求没有直接关系,然而,从人的实践活动来看,天道同时又为人的价值创造提供了根据; 天道包涵存在的内在法则,人的价值创造活动则离不开这种普遍法则的引导,而价值创造本质上表现为善的追求。在这一意义上,“道”无疑又与善紧密相关,同时,“道”又和美相联系。在中国文化看来,天地有自身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里的天地,内含天地之道,从天道层面来说,天地之道蕴含着美的意义,同样,在人道的层面,中国文化也一再把人道和美联系到一起,人道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便是人格之美。中国文化常常把“仁、智、勇”,看作是人的理想品格,而“仁、智、勇”的统一,同时又被视为“道之美”,可以看到,以“志于道”为前提,真善美之间彼此相通,真善美的这种统一既为人格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根据,又构成了理想人格的价值内涵:以“道”为指向(志于道),人格之境具体展开为真善美的统一。 完美的人格不仅表现为内在的品格,而且总是行之于外,后者不只是涉及外在的形象,而且具体地展现于行为过程之中。这里就涉及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从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看,问题又进一步关涉“道”的内涵。“道”的原初含义之一是“道路”,道路又可以引申为行走的意思,所谓“道,行之而成”。 “道”又有言说之意,并体现为真理。与之相联系,“道”的追寻内在地包含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无论是言说,抑或真理,都有如何具体落实和践行的问题。“道”所内含的如上含义,规定了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人格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总是内在地指向知和行、言和行的统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这是中国文化所反复强调的,这种观念同时也是“为道”的题中之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意味着在人格的培养和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一定的目标即一定的理想,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发展。 B.培养完美的人格既要让人有别于物而独立存在,又要使其具有多方面的品格,简言之,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 C.从价值层面看,人内在的精神形态是理想人格的表现,后者与“道”存在多方面的关联。 D.完美的人格总是表现在具体地行为过程中,涉及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而不只是外在形象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道”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3分) A.“道”,在中国文化里作为一定的理想,始终是人的培养和人格发展的内在目标。 B.“道”,不论是内在于世界,还是具体真理,它首先呈现真的品格,同时涉及善,还与美紧密相连。 C.“道”,包括天道和人道:从人格角度看,天道指的是人的内在品格,人道指的是人的外在表现。 D.“道”,有最初的原始意义,也有引申意义,它的含义,规定了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即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人的价值创造是以天道为根据的,而天道又与善紧密相连,所以人的价值创造从本质上看就是对善的追求。 B.真善美既各自独立,又彼此相通。三者统一,既是人格培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人格能够多方面发展的理论依据。 C.人对存在的真实把握、人的价值创造以及“仁、智、勇”的统一是理想人格的价值体现。 D.在人格的完善上,中国文化注重内外兼修: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