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下室抗浮施工
提要:本文针对地下室抗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应对措施,以防止地下室浮升、结构破坏、底板裂缝、漏水等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地下水 浮托力 抗浮 压重 水连通管?
The Anti-buoyancy Problem of Ground Floor Sees from
Some Engineering Accidents
Ying, Gaofei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of Fuzhou Econom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strict 350001)?
ABSTRACT:Some viewpoints and reply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anti-buoyancy problem of the ground floor in this paper. They were be used to prevent accidents such as float of ground floor, failure of structure, crack of the base slab and water leakage etc.
KEYWORDS:Ground water buoyant force anti-buoyancy compressive loads
water linking pipe.?
问题的提出
当今城乡建筑大量兴建,因人防、地下停车场、机器设备用房的需要,配套的地下室随处都有,少则一层多则好几层,随之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地下室的抗浮是一个大问题。
常言道:“土好挡水难防”,可见水对地下室问题的严重性。地下水有它的隐蔽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没有充分估计它所带来严重后果,给日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其危害极大,我们可以通过工程实例来说明抗浮设计的重要性。
工程实例
A工程:地面以上建有多幢小高层建筑,地下一层连成一片,地下室顶板面大部分为空旷绿化带,没有较大的压重。正当施工顶板面层又未堆土之时却遇到连续大雨未过二天地下室地面有明显隆起,最大处隆起有三十余公分,呈明显的倒锅底形(见图一),且底板出现很多通长裂缝,部分柱子上、下端开裂,钢筋裸露。对照图纸,地下室隆起和裂缝处均在小高层楼房之间的纯地下室范围。上面有楼房的地下室底板却无任何问题。经了
解,设计抗浮水位是根据勘察报告提的指定水位,约低于地面2米,核对计算书从纯理论上看有根有据也无大错。再了解施工情况,底板下垫层为石子灌砂再做一点简易的找平层,侧墙外采用周围的建筑拉圾土快速推填,这些给后期留下了隐患。经现场底板钻孔,立即有水喷射出来,形成几米高的水柱,这现象证明地下室底板下有水压,可想大雨内涝期间水压更高。后来在地下室四周挖坑抽水,室内小孔水柱高度才慢慢下降。查看地质资料:该场地有很厚的淤泥层,透水系数也很小,本可看作不透水层,但底板下却有强大水压力还是造成了上述事故。
?B工程:地下二层,柱网9米×9米,底板底深约10米,底板厚500,上下配Φ16@200双向。地面以上可分东、西二区,东区地上一层,西区地上五层。在施工后期清扫西区地下室底板时发现有明显裂缝,并从裂缝中有水渗涌,要不断抽水。当初东区还没有上述迹象。时隔不久多日下雨后,东区发现柱墙裂缝,又观察到房屋有上升现象,测量后最大处有二十余公分。奇怪的是西区出现裂缝时东区尚未发现问题,而过了一段时间,几天雨后东区也暴露出问题。经了解,该工程东、西区存在二种地质情况,西区底板下为凿平的岩石,东区为於泥;侧墙填土采用黄土分层夯实,施工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另外了解到设计时按地质报告指定的水位,低于±0.00约1米。后据了解在计算时对地下水浮托力人为地打了折扣。结果导致发生上述工程事故。
其他工程事故不胜枚举,诸如地下室上升、底板裂缝、漏水,结构破坏……。这些事实客观地反映了因地下水的浮力引发出工程事故。
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水有浮力,水可载舟,同样水对地下建筑有浮托力,主要是对其严重性估计不足,措施不到位。广大设计人员也都曾注意到了,那么为什么还是事故频频?通过一些事故案例的进一步分析就可以看出其问题所在,这里提出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设计地下水位取值偏低,不符实际自然情况;有的设计者按规定根据地质报告中给定的抗浮设计水位来验算,其实地质报告中当时给定“抗浮水位“与日后建筑总体标高,拟建筑物的实际可遇最高雨天内涝水位不是一回事,此标高反而起到了误导作用,如本文A工程,地质报告中给定的抗浮设计水位与实际最高水位相差较大,即每平方米有1吨多的浮力无形中被漏算了,无凝在抗浮设计时埋下了隐患(见图二)。
?
图二 一层地下室剖面示意图
以A工程为例:
底板抗浮计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