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中国哲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术与中国哲学

武术攻防技击与中国古典哲学 主讲人: 姜 熙 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 儒道家(天人合一观) 道家(阴阳观) 佛家(气论) 第一节 天人合一(儒、道家) 中国古代哲学从其中心议题看,是一种天人之辩的学问。所谓天人之辩简单地说就是探讨天和人的关系的学问。 天人之辩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最古老的问题之一,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在先民眼中,浩浩苍天,喜怒无常,却威力无比。它可以使高山为谷,大河干枯;它可以像洪水猛兽一样吞噬人的生命。人在大自然面前会感到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当人在自然面前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以想象代替对它的认识。先民们对自然之天的神化和崇拜,就是这样产生的。 最早对天人关系加以合理说明的是春秋时期的子产。他一反殷周以来的传统,把天道和人道来格区分开来。他明确指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天人关系成书于战国时代,以注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则与子产不同。它承袭了天人相合的观点,从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视角入手来论证天人一体。《易传》的作者指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列子》里有一个故事,说是宋国国君有一次叫一个巧匠把一片玉石雕成树叶。三年以后雕成了,把这片树叶放在树上,谁也分辨不出哪是真叶子,哪是雕成的叶子。因此国君非常高兴。但是列子听说这件事以后说:“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这是赞美自然,谴责人为的人的观点。农的生活方式是顺乎自然的。他们赞美自然,谴责人为,于其纯朴天真之中,很容易满足。 如果拿儒家与道家与比的话。同样是面对天地之化育,如果说儒家是赞(助)天地之化育,那么道家是任天地之化育。同样是个人与天下的关系问题,如果说儒家是无论穷达都兼济天下,那么道家是无论穷达都兼忘天下,独善其身。同样是道家学派中的两位宗师,如果说老子是在知其雄守其雌的同时,也在讲授“君王南面之术”的思想家,那么庄子则着重个人生命的张扬和逍遥。不过,总的来说,中国古人的基本思想还是相通的,他们的基本态度都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则万世太平,不合则天下大乱。 内圣外王 在儒家文化思想中,人就是努力统一于社会的人,它的目标就是外圣内王。孔子轻小人,重教化,企图通过从求仁的思想道路来实现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因此仁意味着人性与社会精神自觉地趋向和谐的努力,这种和谐是道在心灵中共呜,在人性中的再现。所以仁是基于人心的人道,它表现为一种关怀的爱,宽厚的爱,包容的爱,这与西方文化中的基于平等的互爱是有别的,仁爱是爱的超越。仁是从个性的心灵出发投向社会的和谐,道德和修养就成为实现仁的方法和道路。 孔子讲了大量的关于仁的话题,但都是种种人和事的例子,实际上他是从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中指导人的人性与心性的修养。由于仁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在冲突关系中的和谐,因此忍让、宽恕、克制、谦和就是仁的美德,而对人的普遍关心成了仁的社会背景,这也同时造成了对个性的压抑成为必然的现象,这是社会化是仁的本质的不幸,它在道德中种下了虚伪的祸根。社会与人性冲突中的和谐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道,它追求变动中的完满,浑然天成,执而无执,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集儒家思想,理论,行为为一体的大智慧--中庸。 “内圣外王”是做人的理想方面,是知行合一的哲学传统体现。“内圣外王”是儒家推崇的理想的做人方式,这里讲的“内圣”是指在内心修养上要学习古代的圣贤,这主要是学与知的过程。而“外王”则是指以自己修养所达到的内心德性去推已及人,进而躬身践行中推广至整个社会。可见,“外王”的过程在知行关系上,主要表现为践行的过程。 “内圣外王”的传统标准,体现在武术套路中,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具体表现。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套路与实战相结合。精神与形体相结合之标准。 泛和谐价值观 天人合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统一。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 所谓形神统一,即人体的形态、肉体与精神、神志的统一。 长拳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为八法;太极拳主“身心合修”,讲究以“心行气”;形意拳把“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归为形意拳之三层道路,把“易筋、易骨、洗髓”作为三步功夫;苌家拳讲究“内外功用”,“以其外而达于内”,“形以寓气,气以催形,形合者气利”;南拳“以形为拳,以意为神”等等。无论大家称之谓的“外家”或“内家”,兼将形体与精神和谐统一视之为通往“内圣外王”的不二之路。 形神统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延伸 武术视人体生命为一大系统,心与身是统一的,“心者身之主”而心不离身,“身者心之躯”而身不离心,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锻炼。 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心伤神去,神去则死也”,而“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古代医学很早就用形神统一论来认识人体的健康。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重要保证。神依附于形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