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环境与疾病
第四章 環境與疾病
第一節 疾病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一、環境與疾病的發生
1、疾病致病因素:
(1)自然環境:如臺灣西南沿海烏腳病,是地下水含砷所導致。
(2)人為汙染:如臺灣中部的鎘米事件,是因為工廠排放廢水汙染了農地所導致。
2、疾病也與生活習慣有關,例如:生活富裕的工業化國家,吃的較精緻且工作壓力大,要面臨較多文明病。
二、地方病與環境的關係
地方病:是指長期流行於特定地區的疾病,且有一定數量患者發生共同的病症,如烏腳病。
1、導致地方病的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地質、水文、氣候等因素,如黃熱病、瘧疾等熱帶疾病,其分布便是受到氣候的限制。
(2)?人為汙染因素:工業和農業汙染造成各種公害,或產生環境賀爾蒙,直接影響民眾的健康。
2、地方病分成三類(據致病因素和性質):
(1)?生物性地方病:生物性地方病的共同致病因素是生物,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因致病生物的生存受環境條件限制,故疾病分布具有地方病的特徵,如恙蟲病。
(2)?化學性地方病:這類疾病常和該地區的化學元素含量有關,由於這類疾病的致病因素和生物無關,故不會造成傳染問題,而是因地質、土壤或人為等因素,從環境中攝入化學元素而罹病,如烏腳病、甲狀腺機能疾病。
(3)?物理性地方病:因氣溫、氣壓、溼度等物理因素所導致的地方病,如高山症、雪盲。
隨堂討論
1.昔日臺灣西南沿海為烏腳病疫區,疾病流行的原因為何?是否有地域性?
答:(1)?地下水含砷導致。
(2)?屬自然環境的致病因素,因此有地域性。
2.1950 年代末,發生在臺南縣的北門、學甲及嘉義縣的布袋、義竹等地區的烏腳病,與當地民眾取用的深水井(60 ~ 200 公尺)含有高濃度的「砷」有關,請問當地民眾為何選擇深層地下水飲用?
答:因為該地區靠近海邊,淺層地下水受海水汙染而較鹹。
三、傳染病與環境的關係
1、傳染病:可經由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出去的疾病,即為傳染病。環境與傳染病的流行有很大的關聯性。
2、傳染病傳染的媒介:包括水、空氣、蚊、蠅等,例如霍亂與飲用水受污染有關;痢疾的傳染與生物帶來的病菌對食物的汙染有關。
3、傳染病與環境因素
傳染病的發生受到環境條件的限制,尤其是氣候因素,如全球暖化使許多熱帶地區的疾病向溫帶蔓延。
疾病的擴散
一、影響疾病擴散的因素
1、傳染媒介:不同的傳染媒介會影響疾病的傳播速度、發生頻率、分布位置等。掌握傳染媒介有助於擬定防治策略。如:SARS是藉由飛沫傳染,要求配戴口罩可適當的防範。
2、接觸密度:傳染病與接觸密度有關,接觸密度與距離成反比關係。大都會區人口密集,接觸密度高,也利於疾病的傳染。
3、阻礙效果
(1)自然的屏障:如山川、沙漠、海洋等,但隨著交通革新自然屏障影響力下降,傳播範圍更大、速度更快。如十四世紀的黑死病與2003年SARS傳播速度差異很大。
(2)文化的屏障:如醫療行為的認知、宗教信仰的差異、生活習慣不同等。
二、疾病擴散的類型
主要形式為擴張式擴散和位移式擴散。但傳染病的擴散通常是具有兩種擴散形式的混合型。
擴張式 位移式
1、擴張式擴散:從源頭開始往外擴散,範圍逐漸擴大,而源頭持續有新的病例發生。接觸密度及交通影響其擴散的速度與範圍,沿著鐵路、河川、公路等交通線擴散出去。
2、位移式擴散:疾病流行一段時間後,源頭處的病例逐漸減少。疫情逐漸轉移到其他地區,產生空間轉移現象。
3、階層式擴散:是擴張式擴散其中一種形式。由於大都市間的交通便利,使得傳染病的擴散先擴散到大都市,再向周圍的小都市擴散,因此呈現階層式的特性。
隨堂討論
1.?影響疾病擴散的三個因素?
答:傳染媒介、接觸密度、阻礙效果。
2.?從課本 P.70 圖 4-6「十四世紀黑死病擴散途徑圖」中判斷,黑死病擴散與何因素最有關?
答:海運,因疾病隨著船隻從港口登陸。
第三節 GIS與疫情防治及管理個案-登革熱
一、登革熱
1、藉由病媒蚊傳播的流行病,致病的病原是登革熱病毒,原本流行於東南亞等炎熱地區,現在已成為臺灣南部地區的流行病。
2、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防治工作重點主要包括:病媒蚊監測及病例的掌握,疫情的時間與空間分布等。
二、GIS 在病媒蚊控制的運用
1、空間資料呈現:結合「全球定位系統(GPS)」取得相關點位的坐標,以整合成GIS 圖層並繪製地圖,以空間資料呈現。
2、疊圖分析:整合相關資料,如氣溫、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空屋分布等資料,利用「疊圖分析」推估病媒蚊的區域。
3、環域分析:如劃定警戒區範圍、劃定重點消毒範圍。
三、GIS在疫情通報的運用
四、GIS與疫情管理展望
隨堂討論
1.?請由課本 P.76 圖 4-14 判斷登革熱病例分布,與哪個自然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