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建筑史 11 第6章 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教学内容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6.2中国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6.3梁思成 6.4刘墩桢 6.5杨廷宝 6.6童寯 6.7吕彦直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初始期,1840-1900年 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凋零期,1937-1949年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1)初始期,1840-1900年 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广州、上海、天津、汉口等城市陆续开辟租界区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城市新区。西方建筑随殖民者主要在租界区内及传教士在中国各地的建筑活动传入中国,新建筑体系初具雏形。 西方建筑主要通过三条渠道——教会传教渠道、早期通商渠道与民间传播渠道对中国近代建筑产生影响。后期西方建筑的影响逐步扩散到中国各地。 洋务运动期间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建筑。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1)发展前期1900-1912年 上海、天津、汉口租界区大肆扩展范围并进一步发展。 哈尔滨、大连、青岛等新兴城市建成并形成近代城市,陆续制定初期城市规划并付诸实施。 古都北京在清廷实行“新政”期间开始了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城市广州、上海、天津、汉口等商埠城市;哈尔滨、大连、青岛等新兴城市及古都北京构成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近代主流城市群。 清末新式官方建筑全盘西化,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西方建筑师首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 西方建筑的影响进一步扩散,新建筑体系逐步形成。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2)发展中期,1912-1927年 上海、天津、汉口租界区迅速发展成为城市的主体,租界区内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建筑活动频繁。 广州城市得到发展。 哈尔滨、大连、青岛等新兴城市得到发展,大的格局仍不脱离初期城市规划。 中国近代主流城市的影响迅速扩散,济南、厦门、烟台、成都、重庆、芜湖等中国近代边缘城市都有程度不等的发展。古都北京继续发展。 新建筑体系基本形成,建筑类型齐全,建筑技术发展,建筑形式则以西方复古主义、折衷主义建筑为主。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2)发展兴盛期,1900-1937年 3)发展后期,1927-1937年 中国近代主流城市迅速发展,建筑活动进入鼎盛时期。中国近代边缘城市得到发展,建筑活动相对兴盛。 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实施《首都计划》,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兴盛期。南京取代北京发展成为中国近代主流城市。 新建筑体系进一步发展。 现代建筑运动波及中国,中国近代建筑出现向现代建筑过渡的趋势。 第一代中国建筑师队伍形成。 中国建筑师群体对中国民族形式建筑探索的第一次高潮期。 中国的建筑教育事业起步。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作出杰出贡献。 6.1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3)凋零期,1937-1949年 整体上建筑活动停滞,许多城市遭受战争破坏。 战时内地城市成都、重庆有所发展。 抗战前期上海、天津租界区内仍有少量建筑活动。 1931年以后在东北城市,尤其是长春日本侵略者开展了一些建筑活动。 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朱启钤创办,社址设在北平,营造学社得到管理中美庚款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与“中英庚款董事会”的经费资助 梁思成于1931年入社,任法式主任 刘敦桢于1932年入社,任文献主任 先后有单士元、莫宗江、陈民达、刘致平、罗哲文、卢绳、王世襄等学者入社,高峰期的1934年—1937年职员人数共有17人。 中国营造学社于1945年解散,历时15年,但是主要工作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完成的。 中国营造学社完成了重要建筑古籍的整理、校对及出版工作,调查了两千多处古建筑,测绘了206组重要的古建筑,通过这些工作,大致清理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 6.2中国营造学社及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起步 (1)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于1942年开始编撰《中国建筑史》,林徽因、莫宗江、卢绳参加,1944年编撰成书 校勘重印宋《营造法式》、明《园冶》、《髹饰录》、清《一家言·居室器玩部》等古籍。 学社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共7卷23期。在汇刊上发表了梁思成、刘敦桢及学社其他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修缮复原计划、营造史料阐述、哲匠史料阐述等大量学术著作。 学社也培养了刘致平、陈明达、莫宗江、单士元、卢绳、罗哲文等一批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专家,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梁思成在杨文起、祖鹤州两位老匠人的帮助下,读懂了清工部《工程做法》,又深入研究整理了学社整理了学社收集的大量民间做法抄本,1932年编撰了《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旅游地理作者杨载田第十二章西北丝路文化绿洲草原大漠风光旅游区1课案.ppt
- 中国旅游地理作者杨载田第十章西南民族风情岩溶山水风光旅游区课案.ppt
- 中国旅游地理作者杨载田第四章中国的旅游产品课案.ppt
- 中国旅游地理作者杨载田第一章中国旅游地理导论课案.ppt
-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版)作者邱德玉0前言与目录前言与目录课案.ppt
-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版)作者邱德玉第2章2中国旅游历史文化课案.ppt
-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版)作者邱德玉第4章第4章园林文化课案.ppt
-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版)作者邱德玉第7章第7章民间文化工艺课案.ppt
-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版)作者邱德玉第9章第9章中国旅游山水文化课案.ppt
- 中国民俗旅游作者陆慧第八章人生礼仪民俗课案.ppt
- 中外建筑简史(第2版)--郑朝灿第7章中国当代建筑师及建筑课案.ppt
- 中外园林简史作者易军吴立威课案.ppt
- 中文DreamweaverCS3案例教程(第二版)作者沈大林等第八章课案.ppt
- 中文DreamweaverCS3案例教程(第二版)作者沈大林等第二章课案.ppt
- 中文DreamweaverCS3案例教程(第二版)作者沈大林等第九章课案.ppt
- 中文DreamweaverCS3案例教程(第二版)作者沈大林等第六章课案.ppt
- 中文DreamweaverCS3案例教程(第二版)作者沈大林等第七章课案.ppt
- 中文DreamweaverCS3案例教程(第二版)作者沈大林等第三章课案.ppt
- 中文DreamweaverCS3案例教程(第二版)作者沈大林等第十章课案.ppt
- 中文DreamweaverCS3案例教程(第二版)作者沈大林等第四章课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