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VIP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解析

哈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第一模块考试 语文 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61分,第Ⅱ卷89分,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袁行霈 ①诗歌的继承与创新,这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老话题。更早的不说,至晚在南朝梁代刘的《文心雕龙》中已经提出来了,他叫做“通变”或者“因革”“通”和“因”就是继承的意思“变”和“革”就是创新的意思初唐的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反对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高举以复古为革新的旗帜为此后盛唐诗歌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盛唐李、杜、王、孟、高、岑等人,立足于现实生活,上追诗骚、汉魏,摒弃齐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在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中有明确的表示“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到了宋代,面临唐代盛极难继的局面,于是宋人走出一条新变之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到了明代“宗唐”成为主流,但毕竟因为缺少创新 ②简单地回顾诗歌的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诗歌要在继承中创新,继承和创新两者不可偏废。不继承就没有源头,不创新就没有活力。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也才能体现时代特色,这是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当前的诗歌创作,旧体也好,新体也好;文言也好,白话也好,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都会实现其价值。 ③中国传统诗歌的形式是建立在汉语特点之上的,是许多年来在人民群众传唱吟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语是单音节语,所以才能形成四、五、七言这样整齐的句式(诗行),也才能形成对仗。汉语有四声的区别,所以才能讲究平仄。继承传统,就诗歌形式这一个方面而言,就要继承传统诗歌与汉语的特点密切结合这一优点。至于创新,主要是运用传统的形式表现新生活、新意境、新的时代气息。摒弃陈词滥调,贴近人民大众。在这方面的许多诗人作了有益的尝试。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会找到一条道路,把诗歌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呼唤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这样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有人说现在不是诗的时代,我不赞成。放眼历史的长河,辛亥革命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的进步,正是酝酿伟大诗歌的机会,应该有时代的黄钟大吕。我殷切地期待着。 ——节选自《诗人论诗》 1.下列关于第①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盛唐诗歌繁荣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继承传统、立足现实、大胆革新。 B.宋代诗歌面临盛极难继的局面 C.明代宗唐成为主流,但因为创新 D.五四以来的新诗未能在人民群众中扎根的根本原因是过分地借鉴、简单地移植。 2.下列关于“继承与创新”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也才能体现时代特色。 B.传统是发展的源头,创新能增强活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C.继承传统,就是要继承传统诗歌与汉语的特点密切结合这一优点。 D.创新主要是运用传统的形式表现新生活、新意境、新的时代气息。Ks5u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子昂反对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高举以复古为革新的旗帜为此后盛唐诗歌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生活,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