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3.6《蝶恋花》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词的结构思路,把握思想内容。
2、通过诵读及分析,把握艺术手法,并明确其好处。
3、简要分析本词景物描写的作用。
4、背诵默写。
学习重点:
1、了解本词的结构思路,把握思想内容。
2、通过诵读及分析,把握艺术手法,并明确其好处。
3、简要分析本词景物描写的作用。
4、背诵默写。
学习难点:
1、通过诵读及分析,把握艺术手法,并明确其好处。
2、简要分析本词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词类活用?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
4、说明句式特点
山长水阔知何处:
5、古诗中的抒情手法简说:(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借景抒情。(3)情景交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托物言志。如虞世南《蝉》的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今。(7)叙事抒情。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课堂学习案
【新课导入】
晏殊的《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如“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然而,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离别以及离别以后的伤痛。
上片:
下片:
2、写作特点感知
情景交融,景为情设,以景衬情:
【思考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最后一句与上句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试分析这首词的主旨。
(三)语言运用
7、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4.1.4《 我有一个梦想》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doc
- 4.1.4《 我有一个梦想》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
- 4.1.4《 我有一个梦想》共1课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4).doc
- 4.1.4《 我有一个梦想》共1课时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4).doc
- 4.1.4《 我有一个梦想》共3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
- 4.1.4《我有一个梦想》 共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
- 4.1.4《我有一个梦想》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4.doc
- 4.1.4《我有一个梦想》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6.doc
- 4.1.4《我有一个梦想》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7.doc
- 4.11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章节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