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学第一章绪论、药效学
2)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是指因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造成机体产生的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包括身体性和精神性(即习惯性及成瘾性),一旦形成常迫使病人有连续用药的愿望。 药物依赖性可分为: ①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是机体对药物的一种适应状态,必须有足量的药物才能使机体机能处于正常状态。一旦突然停药就可出现戒断症状(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②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是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特殊精神效应,使用药者对所用药物产生难以克制的“觅药行为”(drug seeking behavior),但停药后不产生戒断症状。 成瘾性 习惯性 原因:不祥,可能与药物参与机体的正常代谢有关。 特点:一旦形成很难消除。 具有依赖性的药物主要有三类: ①麻醉药品: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等 ②精神药品: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中枢兴奋药、致幻剂等 ③其它:烟、酒及挥发性有机溶剂等。 3)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反跳):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重现或加重。如:β受体阻断药、糖皮质激素类药 原因:机体的自身调节功能受药物影响后,尚未恢复正常。 特点: ①逐渐减量缓慢停药可避免发生; ②一旦发生,需增加剂量重新治疗至病情稳定后再缓慢减量停药。 按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如吗啡、大麻等 可产生生理依赖性。 精神药品:如镇静催眠药、中兴药、 致幻药等 其他:烟草、酒精等可产生心理依赖性。 药物与受体 1.受体的概念: 是体内固有的、存在于细胞膜或胞内的一类功能蛋白质,能与特异的配体相结合,通过信息放大系统,引起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k1 k2 Receptor Effect Drug Drug-Receptor Complex Ligand-binding domain Effector domain Drug-Receptor Interactions (1)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 内源性配体:神经递质、激素等 外源性配体:药物 (2)受点:受体上与配体结合的位点。 受体常由一个或数个亚基构成,配体只能与受体分子中互补的基团 相识别,并与之结合, 受体上这个识别结合 的部位就是受点。 α Receptor Ligand β γ GTP G-protein 2.受体的特性: (1)特异性(高度选择性):只与结构特定的配体结合 (2)灵敏性:数量少,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但效应强—后续的信号转导系统 (3)饱和性与竞争性:数量有限(1mg组织含10-12mol) (4)可逆性:与配体的结合一般较疏松,可被置换。 (5)多样性:一种受体可有多种亚型;同一类型的受体可广泛分布到不同细胞而产生不同效应。 我国药理学的发展 我国药理学科出现在二十世纪初期,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开创期:1920年~1949年,陈克辉教授,麻黄碱。 起步期:1950年~1966年,药理教学与科研队伍形成,学科建设初见成效。 探索期:1967年~1977年,十年动乱,在动乱中坚持科研,获得重大成果。屠呦呦研究员,青蒿素的诞生。 调整期:1978年~1998年,拨乱反正,重建学科与队伍。 发展期:1999年~至今,海归回潮,加入国际药理学行列,2006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 * 陈克恢,药理学家。长期致力于中药药理研究,是20世纪国际药理学的一代宗师,也是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始人。他的突出贡献是,首先发现麻黄素的药理作用,为推动交感胺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奠定了基础,并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开发新药起了典范作用。他还发现解救急性氰化合物中毒的方法,并被沿用至今。 1924年与其协和同事Carl F.施密特共同从中药麻黄中分离出左旋麻黄碱,并发现其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很快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干草热和其他过敏性疾患。他们又合成一系列结构与麻黄碱相似的化合物,发现许多新药。这是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的范例。 * 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 我国药理学发展现状 研究水平整体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