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公政训》(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文公政训》(一)

《朱文公政訓》(一) 韓桂華 一、名詞解釋 1. 苟且「逐旋」:周旋。 2. 上下相「咻」:口雚也。呼叫。 3. 惺惺了了:(機警之意。(了慧之人。 4. 欽恤:謹慎臨事,恤憫為懷。 5. 分數:(理也。《淮南子.主術訓》:「人主不明分數利害之地。」 (曆數之區分也。《漢書.律曆志上》:「起五郡,建氣物分數。」 6. 闒冗:庸劣也。 7. 跅弛:任放不自檢束也。 二、人物簡介 吳英:字茂實,宋邵武軍人。紹興三十年進士,從朱熹學。著有《論語問答略》。事見《宋元學案》六十九。 楊通老:即楊楫,字通老,號悅堂,宋福州長溪人。與楊方、楊簡俱師事朱熹,時號「三楊」。登淳熙五年進士,累官江西運判,卒祀於學。著有《奏議》、《悅堂文集》等。事見《宋元學案》六十九。 直卿:即黃榦,字直卿,號勉齋,宋福州閩縣人。少受業於朱熹,熹稱其志堅思苦,以女妻之。熹病革,出所著書授榦曰:「吾道之託在此。」父瑀,榦以蔭補官,監嘉興石門酒庫,歷官漢陽軍、安慶府,所蒞多善政,安慶人至以「黃父」稱之。嘉定十四年卒,年七十,諡文肅。有《勉齋集》四十卷。事見《宋史》卷四三0、《宋元學案》六十三。 張定叟:即張枃,字定叟,宋漢州人。張浚次子,以父恩授承奉郎,累官端明殿學士,知建康府。天份高爽,吏材敏給,遇事不凝滯,多隨宜變通,所至以治辨稱。事見《宋史》卷三六一、《宋元學案》四十四。 胡致堂:即胡寅,字明仲,學者稱致堂先生,宋建寧府崇安人。本為胡安國侄,養為己子,從楊時受學,宣和三年進士,紹興二十六年卒,諡文忠。事見《宋史》卷四三五。 廖德明:字子晦,號槎溪,宋南劍州順昌人。受業於朱熹,登乾道五年進士,以宣教郎知莆田縣,累遷吏部左選郎,奉祠卒。嘗語人以仕學之要,曰:「吾自始仕以至為郎,惟用三代『直道而行』一語。」偽學禁嚴,確守師說,不為時變。事見《宋史》卷四三七、《宋元學案》六十九。 舜弼:周謨之字。其先會稽人,徙南康軍建昌縣。警敏好學,朱熹守南康軍時受學門下,其後朱熹移武夷、臨漳,謨皆從之。熹歿,偽學禁嚴,謨徒步會葬,於墓廬間講學。嘉泰二年卒,年六十二。事見《宋元學案》六十九。 德粹:滕璘之字,號溪齋,宋徽州婺源人。與弟珙俱事朱熹,造詣深邃。淳熙八年中乙科,歷四川制置司幹官。韓侘冑當國,或勸璘一見可得執政,璘不可。官至朝奉大夫。紹定二年六月卒,年八十。有《溪齋類稿》。事見《宋元學案》六十九、《宋史翼》卷二十五。 堯卿:李唐咨之字,宋漳州龍溪人。以月旦評推重於州學,朱熹守郡,延於學,為諸生楷式。事見《宋元學案》六十九。 三、內容要意 本篇政訓及後一篇《西山政訓》的由來,根據本篇之後所附「政訓前序」及「政訓後序」得知,乃明人彭韶在公餘之暇,翻閱朱子與門人問答時政之語,以及真德秀所著心、政二經,與其戒諭僚屬之文,「掇取其尤切於日用者,總若干條,粹為一編,名曰政訓。」 由於本篇原為朱子與門人日常答問之語,看似零落,無一定主旨,不若上學年已讀過的李元弼《作邑自箴》、呂本中《官箴》、胡太初《晝簾緒論》等官箴之書題旨分明。但經彭韶之掇取粹編,名為政訓,所載要皆關乎地方政事。以下即就負責研讀部分的要點分述於後。 其一,關於為政態度:朱子以為地方政治雖然難為,但仍在乎一心。這個所謂的「心」,包括(一)包容之心:篇首「論世事」即云「須是心度大方」,才能包容情理,政通令行。 (二)為民之心:論「郡縣政治之乖」時,認為固然難以令民眾皆所饜足,但「畢竟只是一箇心」,意即只要為政者一心為民,誠懇做事,民心會有所感。 (三)公正之心:認為「官無大小,凡事只是一箇公」。公者,公正持平之心。指出為官之人凡事若能秉公處理,即便做一小官,也能令人「望風畏服」;若是不能公,即便做到高如宰相之官,也只不過落得個「沒下稍」,得不到人民的尊崇。 (四)盡職之心:仕宦之人當存「先其事而食底心」,具備此種公而忘私的精神,才能盡心職守。 (五)安頓之心:認為時人徒有「飛揚之心」,務學英雄,「跅弛豪縱」,卻「全不檢點身心」;須知當先安頓自己的身心,凡事「從心上理會起」,舉止動步,自有其道理。 其二,關於仕宦弊風:朱子直言當世士大夫、為官者一些積非成是的觀念及作法。包括(一)苟且推托,得過且過:士大夫凡事不要十分理會,且憑糊塗,「一切刓方為圓」,「隨俗苟且」;當官者,但以「不見吏民,不治事」,為止訟之道,「風俗如此,可畏!可畏!」 (二)惑於罪福報應、欽恤之說:執法之人,以為替人犯開脫罪行,自己即可得到福報。殊不知此舉徒使「無罪者不得直」,「有罪者得倖免」,是乃為惡,何福報之有。又,以為寬人之罪,量刑減等,即為所謂「欽恤」,應該「詳審曲直」,使「有罪者不得免」,「無罪者不得濫刑」。 (三)為政寬嚴之謬:時人所謂「寬政」,就是凡事不用理會,朱子以為「壞了這寬字」。而為政「過嚴」者,又多半是不能通曉事理之人,既擔心受人欺矇,又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