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九九报告年度第十期-ombudsman.hk.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九九八九九报告年度第十期-ombudsman.hk

直接調查報告摘要 醫療收費減免機制 背景資料 香港市民都可享有公營醫護服務。政府政策,是確保沒有人會因為無法負擔醫藥費而得不到醫療照顧。為協助低收入及其他弱勢社群,政府設立醫療收費減免機制(「減免機制」),由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及社會福利署(「社署」)負責執行。 2. 本署曾接到投訴,指減免機制遭濫用,遂向醫管局及社署進行初步查訊。一直以來,減免收費涉及龐大金額。在初步查訊階段,醫管局及社署均未能提供有關不獲批准的申請的統計數字,以及不予批准的原因等資料,並聲稱沒有發現任何濫用個案。 3. 由於公帑有限,當局必須謹慎,杜絕濫用,竭力確保收費減免機制能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士,這也是市民普遍的期望。申訴專員於二零零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宣布根據《申訴專員條例》第7(1)(a)(ii)條主動展開直接調查,以審研: (a) 醫管局及社署在執行醫療收費減免機制中的角色; (b) 現時為查核、阻嚇及防止濫用而訂立的機制;以及 (c) 現行機制是否適切有效。 申請資格 4. 所有綜援受助人均會自動獲豁免收費。其他沒有申領綜援的弱勢社群,包括低收入人士、貧困的長期病患者及清貧的年長病人,可向醫務社工申請減免收費。醫管局及社署聘有醫務社工,負責按照「醫務社工減免醫療收費工作指引」(「工作指引」)處理減免收費的申請。該指引是政府於二零零三年三月發出的。 5. 申請人的家庭資產和家庭收入都會經過審核,家庭資產上限視乎家庭成員人數及結構而定,而家庭入息上限則與「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入息中位數」)掛鈎。 6. 符合資產上限和家庭收入不超過入息中位數50%的申請人,可獲全數減免醫療收費;收入介乎入息中位數50%至75%的申請人,則由醫務社工參照多項「非經濟因素」,按個別情況決定批准全數減免抑或部分減免。至於家庭收入超過入息中位數75%的病人,工作指引規定醫務社工須查核他們是否有特殊支出,以致無法負擔醫療費用。未能符合經濟標準但有特殊困難的病人,亦有可能獲批准減免收費。 審批申請 7. 申請人須填寫一份表格,申報其經濟狀況。表格載有警告字句,說明蓄意提供虛假資料者可能會被檢控。工作指引訂明醫務社工須向申請人朗讀警告字句,但卻沒有規定他們調查申請人是否已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料。 8. 申請獲批准後,病人即會獲發一張醫療收費減免證明書,證書可能是一次過有效,或三至六個月內有效。 9. 醫務社工有權自行決定減免7,000元或以下的醫療費用(某些醫療機構為5,000元)。若減免的費用超過這金額,則須由更高級的人員批准。有些個案,包括基於非經濟因素而批准減免的申請,須經上司覆核。 10. 醫療收費於二零零二年十一月曾作檢討。在二零零四/零五年度,獲批准的減免申請近110萬宗,減免的醫療收費逾五億元。當中約183,000宗減免的對象為非綜援受助人,涉及金額逾一億元。而根據非經濟因素批准的申請,約佔非綜援受助人個案的6.8%,涉及金額逾680萬元。醫管局在二零零三/零四年度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少數申請被拒: 年度 醫療收費金額 個案數目 收取 減免* 減免* 申請被拒 2002/03 (11.2002 – 31.3.2003) 8.31億元 3.46億元 (0.76億元) 498,873 (68,911) 沒有統計數字 2003/04 (1.4.2003 – 31.3.2004) 11.76億元 5.17億元 (1.23億元) 933,809 (150,122) 1,113# 2004/05 (1.4.2004 – 31.3.2005) 13.05億元 5.27億元 (1.01億元) 1,108,069 (183,089) 沒有統計數字 資料來源:醫管局 * 括號內的數字顯示非領取綜援的個案 # 2003/04年度的數字來自醫管局在該年度就被拒的申請所進行的一次過調查的結果。當局在採用電子收費減免系統後,可查閱得知2005年6月以後的數字。在2005年下半年,有126宗申請被拒。 醫管局及社署表示至今並沒有發現任何濫用機制的個案。 可能存在漏洞 11. 為全面了解這個機制,本署嘗試審研檔案和統計資料,尤其是那些申請被拒的個案,目的主要是找出機制有否不足之處,以便提出改善建議。然而,醫管局及社署未能提供有關的統計數字。至於檔案方面,在本署審研的個案中,申請被拒都是由於申報的家庭入息或家庭資產超出上限,沒有任何被拒個案是由於醫務社工發覺申請人蓄意提供虛假或不完整的資料。醫管局及社署均認為沒有發現這類個案,顯示沒有人濫用機制。但是,本署接獲的資料卻顯示機制有不足的地方。在審研醫管局及社署就其中兩宗個案作出的回應後,我們認為機制確實存在漏洞。醫管局及社署部分管理人員的心態亦令人關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