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D 5、唐代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授口份田八十亩,死后由政府收回,除非地广人稀的地区,不得过限占田。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当时可能存在着土地国家所有制 B、均田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平均地权” D、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土地与劳动者分离的问题 C 6、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B 7、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加一张照片 *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这些新开拓土地的出现本身就大大冲击了井田制本身。而从另一个角度想,井田制是在周天子强权统治下用来维护等级制度的。大量新田的出现使诸侯力量大大增强,原因有二:产出增加,纳贡一分不加。财力逐渐雄厚;为了维护新开拓的土地以及继续开拓土地,必然鼓励生育,这样一来人丁大兴,军力也大增。 四、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四:赋税制度和力役。 1、赋税制度。 2、正面:为封建政府正常运行的必要物质基础 反面:|种类繁多、征发无毒、无忧定准,给农民带来了承重的负担。 赋税制度的好坏既可能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又有可能印象农民生活,迫使农民负担过重(迫使农民失去生产资料)……所以李超历代中统治者非常注重赋税制度的改革! 总体来看,有这样的趋势:1、以人头税为主导以天赋为主2、以实物地租到或斌地租3、从征发无毒到手续简化 3、除了赋税之外,还有徭役:徭役(定义);影响的积极一面就是许多大型工程得以修建;消极的就是给农民造成极大地破坏,很多人失去;生产遭到破坏、所以许多统治者非常注重渔民休息。 …… * * 封建土地所有制: 1、时间:战国时期 2、形式: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②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③封建农民土地私有制 3、原因:(与井田制解体原因相同) 4、作用: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5、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土地私人所有、可以买卖和转让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 审分》 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的封建生产关系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井田制与封建私田的对比 井田制(公田) 封建私田 土地 所有制 耕作方式 阶级关系 分配方式 赋税制度 奴隶主占有一切产品,奴隶一无所有 奴隶集体劳动 国有 不得转让、买卖 地主、农民私人所有,可以买卖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地 租,农民可保留部分产品 奴隶主占有奴隶 农民分散劳动 农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能买卖和杀害 缴纳贡赋 缴纳地租 1.时间: (1)开始实行: (2)发展完善: (3)瓦 解: 北魏 隋唐前期 唐中后期 2.土地来源: 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 3.受田者的封建义务: 北魏——交纳租税、服兵役和徭役 隋唐——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纳绢代役 4.性质: 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5.作用: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均田制 6.瓦解原因: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 实质: 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影响: 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害统治 土地兼并 含义: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方式: 抵押、买卖、赏赐、强占 根源: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统治者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限制兼并)的措施,但由于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建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