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箱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概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箱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概要

预制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中铁五局湘桂扩改工程XG-Ⅰ标第三项目部 二00九年四月 预制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条件、范围 简支梁自重大,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要求高,其预应力部分施工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而预应力部分又是箱梁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施应力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桥梁承载力的大小和结构抗裂性能。为了使箱梁预应力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箱梁的施工质量,保证桥梁达到设计的安全储备和结构的100年使用寿命,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范围: 上门口制梁场31.5m和23.5m有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双线简支箱梁预应力施工全过程。 2、编制依据 2.1《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号) 2.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2.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2.4《客运专线铁路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2.5《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2.6《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8《有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221A-II/Ⅳ) 2.9《客运专线铁路桥面附属设施》(通桥[2008]8388A) 2.10《客运专线铁路常用跨度简支梁盆式支座安装图》 (通桥(2007)8360) 2.1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2.1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 2.1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 3、施工工艺 3.1、钢绞线束的制作与穿束 3.1.1、下料与编束 钢绞线进场时,必须按批次抽取试件做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钢绞线下料场地应平坦并硬化,钢绞线下每隔1米左右垫方木,高度不小于20cm,严禁沾染油污,不得将钢绞线直接接触地面以免生锈,也不得在混凝土地面上生拉硬拽,磨伤钢绞线。钢绞线下料前根据每束钢绞线速的下料长度用钢卷尺在下料场地内丈量并在场地两端作上明显标记,分别进行切割下料,钢绞线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砂轮切割机固定在靠近钢绞线盘卷拉出端下料的长度标记处。 钢绞线下料长度计算式: L=l+2×(a+b+c+d+e) l—两锚头内侧距离; a—工作锚厚度; b—限位板厚度(包括加高装置); c—张拉千斤顶高度; d—工具锚厚度; e—预留富余量。 钢绞线编束前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分梁别和孔道序号进行编号,钢绞线的编束用18~20#铁丝密缠约20mm绑扎固定,间距1~1.5m。钢绞线的端部必须用18~20#铁丝绑扎牢固。编束时先将钢绞线用梳理板理顺,并尽量使各根钢绞线松紧一致。钢绞线束应用方木垫离地面20cm以上,且不得露天存放。搬运时中间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二端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m。保持钢绞线束顺直,不得扭转。 3.1.2、穿束方法 用人力推送的方法进行穿束。钢绞线束的前端用黄胶带缠绕密实作为牵引头。牵引头既可起到导向的作用,又可减少穿束时钢绞线束与管道摩阻和碰伤钢绞线端头。 3.1.3、施工技术要求 钢绞线存放地点应干燥、清洁,钢绞线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0cm,并加以覆盖防止雨水和油污侵蚀。钢绞线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钢绞线在出厂时就成盘包装,且刚度大、弹性强。解盘时,用特制的放线架将钢绞线盘解开,严禁人员正对钢绞线盘卷的正前方,避免钢绞线弹出伤人,用人工拖拉,用钢尺进行丈量下料。根据设计图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下料长度按L=l+2×0.70m计算,式中l为梁端两工作锚头间距离,具体下料长度见《预应力筋数量表》。下料采用砂轮机切割,严禁钢绞线受拉部位受到火花灼伤。 每束钢束,尽量采用同一批号、炉号的钢绞线,以求力学性能一样,防止因弹性模量互不相等而产生应力不均的现象。 每次下完料后,随即用梳理板将钢绞线梳理顺直,并用绑丝每间隔1~1.5m绑扎一道,使其编扎成束顺直不扭转,禁止在钢绞线不顺直的状态下绑扎成束。 编束后的钢绞线束按编号分类存放。钢绞线束搬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m。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出现死弯,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1m。 向孔内穿束的方法采用人力推送的方法。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道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