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受烙画葫芦艺的术魅力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共同了解、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古老绘画艺术——烙画葫芦(图)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即艺术家用电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并能永久保存和收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烙画的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艺,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特别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就是说在创作之前,心里对整个画面的构思已经打好了草稿,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情全部倾注在创作的一瞬间,在这样的情绪下产生的作品,才能够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烙画艺术不仅运用中国画的勾、勒、点、染、皴、擦、白描等手法,而且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或石版画,因此烙画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同时还可订做属于自己的个性画面或肖像,使其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这稀有独特的古老画种,感受烙画葫芦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图)
一、工艺特色
二、历史传承与发展
三、烙画葫芦的加工工艺
四、烙画葫芦的保养和把玩
首先,为大家介绍烙画葫芦的工艺特色
工艺特色(图)
葫芦烙画在古代称为火画葫芦,又叫火绘葫芦、火笔葫芦、火针刺绣葫芦等。是用烙痕代替笔墨,在葫芦的表面上创作绘画。工具和材料主要是粗香和钢针。在创作火画葫芦时,应当选取皮色较淡的葫芦,这样烙痕的浓淡变化就能充分得显现出来。如果皮色是深褐色,那么,烙痕就难以显示。因此,对葫芦的选材上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很讲究的。另外,火画葫芦不宜盘玩,否则会将烙痕磨损,(就是拿在手中经常把玩)使画面失去神韵,所以火画葫芦大多作摆件。据史料记载,烙画最早源于西汉时期、兴盛于东汉,后来由于连年灾荒战乱,艺术难以传承,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位赵姓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关于烙画重现于世,在历史还有一段曲折的传奇故事:据志书中记载,清光绪三年(就是公元一八七七年),有一位擅长绘画的南阳人士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烟隐过后,顿生画兴,就用烧红的烟扦代替笔墨在烟枪杆上烙烫作画,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它木头材料制品上烙烫作画,大获成功。因此他潜心研究,久而久之,竟然逐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技术。其烙画作品由于独特新奇、古朴雅致,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之间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以至于后来作为了南阳的贡品进入清宫,一些烙画上品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烙画艺术也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安徽、山西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 对于烙画艺术的欣赏,我们认为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补偿,是文化的修养,当人们失意的时候,聊以寄托,自慰,看一眼无穷无尽的山水、浮想联篇,自麓至巅,松木苍翠深旷、幽古之气于松风吟啸之中,山间白云腾蔚,泉瀑冷冷,于肃穆端严气氛中透出一种清旷空灵的意韵。得意之时,可以标榜清高风雅,是人的品味和风格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国艺术的一种发扬光大。 可是我们大家知道为什么会选则在葫芦上作画呢?下面,我在为大家介绍关于
葫芦的来历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葫芦的外形呈“S”形,像是八卦图中阴阳的分界线,道教文化认为葫芦可以收尽天地间的邪气,所以民间传说神仙收鬼怪的法器都是葫芦,太上老君装仙丹的容器就是葫芦,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的法器也是葫芦,在古代葫芦被当作镇邪的宝贝 ,人们常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上至百岁老翁,下至三岁幼童,见之无不喜爱。就连电视剧中也要赋于葫芦以多能和神话的功效。葫芦的枝“蔓”与万岁的“万”是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的谐音“护禄”“福禄”,再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在古代人们认为葫芦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亚腰葫芦(图)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如果夫妻感情不好,可以摆放一只葫芦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在古代葫芦还可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把葫芦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榻一侧。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如果是健康人,则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气,提升运势。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佑屋内人平安的作用。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