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纳(Weiner)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怀纳(Weiner)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

懷納(Weiner)的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 海德(Fritz Heider,1896)和羅特(Rotter,1966)對Weiner的影響 海德(Fritz Heider,1896) :理論的觀念 羅特(Rotter,1966) 為理論的內容提供參照。 海德及羅特對溫納歸因論的影響分析圖 懷納(Weiner)歸因理論的緣起(1/2) Fritz Heider(1958) :歸因理論 對於某人為何會表現那樣的行為提出解釋 A (1)情境使然?情境歸因 (2)當事者性格使然?性格歸因 B 按歸因所解釋行為的對象,除了對別人的行為歸因外,也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歸因。 (1)對別人的行為加以歸因,傾向性格歸因(內在)。 (2)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歸因,傾向情境歸因(外在) Weiner:聚焦個人行為之後,對於行為結果成功或失敗的認知解釋 懷納(Weiner)歸因理論的緣起(2/2) Rotter(1966)提出制控觀(locus of control),觀察個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內在控制觀(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個人對於自己的行為負責。 成功?努力 失敗?疏忽 外在制控觀(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不願意承擔責任 成功?幸運 失敗?外在的原因 Weiner:不能只從單個向度去預測學習的動機,因此,他採用多個向度。 Weiner歸因理論(1/2) 預期與自尊受到四項主要歸因: 能力(ability)、努力(effort)、作業困難程度(difficulty of the task)、運氣(luck) 。 Weiner按照歸因的性質將之分為三個向度: 內控(能力、努力、身心)? ?外控 穩定(能力、工作難度) ? ?不穩定 能控制(努力) ? ?不能控制 Weiner假設「追尋瞭解」與「享樂」相同,都是影響人類行為的主要動機。 Weiner歸因理論(2/2) 理論的基本假設 1.追尋瞭解是行為動機的主要來源。 2.歸因並非只是單一向度。 3.未來的行為受到個人對先前結果之歸因 的影響。 歸因的結果被認為會影響到: 1.對成功的期望。 2.情緒性(情感性)反應。 3.在進行與學習成就相關作業時的堅持性。 歸因與成功期望 引自 岳修平 譯(2000) Weiner, Nierenberg和Goldstein(1976)找一群學生,讓他們在積木設計作業過程中分別經歷零到五次的連續成功的經驗。 結果: (1)當學生成功,將努力、能力視為穩定特性時,則下一次成功期望也會較高。 (2)當學生失敗,將努力、能力視為穩定特性時,則其成功期望亦較低。 岳修平 譯(2000):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遠流。 歸因與情感性反應 引自 岳修平 譯(2000) Weiner等人(1979)讓受試者回顧他們在某次考試的成功經驗,並報告該成功經驗的因素,並列出當時所經歷的情緒。 能力 不尋常的努力 平時的努力 他人的幫助 運氣 人格等因素 結果: 驕傲?能力。 滿意和如釋重負?不尋常的努力。 低能力與認命放棄?無能力。 罪惡感?缺乏努力。 歸因與努力 引自 岳修平 譯(2000) IF缺乏努力,AND 更努力。 IF缺乏能力,AND 放棄。 IF缺乏運氣,AND 繼續努力。 IF作業困難度,AND未改善前容易放棄。 學生歸因的類型 求成功型學生(success-oriented student):積極歸因的學生。 避敗型學生(failure-avoiding student): 消極歸因型的學生。 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學生傾向將失敗歸因於缺乏能力,並認為事情的結果與自身行動無關,成為應付學業的一種習慣。 Weiner對於學習成就的歸因模式 之因果關係流程圖 引自 岳修平 譯(2000) 刺激 作業成果 Weiner歸因理論與課室教學 1.提出成敗結果的影響範圍。 2.提供分析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架構 協助學生正向的歸因(一) 提高低自信心學生的成功期望,除了說服他們肯努力,則可達到目標外;仍需精確地呈現給學生自看到他們如何(how)才能成功。 (1)Schunk(1989):協助學生練習,達到短期目標,及提供他們如何使用策略幫助他們達成目標的訊息。 (2)Ames(1990):教導學生如何去「集中注意力於策略,而非結果上面,具他們較有可能會擁有其結果」,對於自己的行為負責。 協助學生正向的歸因(二) 訂定個別化的目標?孩童變得較為「努力導向」,成功乃是來自於他們的努力。 平等的待遇?避免學生歸因到本身能力的差異。 避免給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