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6-3第七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一).ppt

2008-6-3第七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一).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6-3第七章测量误差基础知识(一)

◆ 7.1 概述 ◆ 7.2 评定精度的标准 ◆ 7.3 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7.1概述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 在测量工作中,观测者无论使用多么精良的仪器,操作如何认真,最后仍得不到绝对正确的测量成果,这说明在各观测值之间或在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我们称这些差异为观测值的测量误差。 二、测量误差的产生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一般来说,外界环境、测量仪器和观测者构成观测条件。而观测条件不理想或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 1、外界环境  主要指观测环境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大气折光、风力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导致观测结果中带有误差。 2、仪器误差 (1)仪器制造误差; (2)检校残余误差; 3、观测误差 观测者的感官的鉴别能力、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态度等也会产生误差。 可见,观测条件不可能完全理想,测量误差的产生不可避免。但是,在测量工作实践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改善乃至控制观测条件,从而能够控制测量误差。 综上所述,观测结果的质量与观测条件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就可能会小一些,观测质量相应地会高一些;反之,观测结果的质量就会相应降低。当观测条件相同时,可以认为观测结果的质量是相同的。于是,我们称在相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组观测为等精度观测,而称在不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组观测为非等精度观测。 三、误差的种类(按性质划分) 1、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数值和正负号按一定规律变化或保持不变(或者误差数值虽有变化而正负号不变),具有这种性质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例如,用一支名义长度为30m,而经检定后,其实际长度为29.99m的钢尺来量距,则每量30m的距离,就会产生1cm的误差,丈量60m的距离,就会产生2cm的误差。 性质:这些误差在测量成果中具有累积性,对测量成果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减弱措施:由于这些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入改正数或采取一定的观测措施来消除或尽量减少其对测量成果的影响。总之,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将系统误差消除或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2、偶然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取值有多种可能,其数值和正负号均无法确定。即,就误差列中的单个误差来看,其数值和正负号没有规律性,但从误差列的总体来观察,则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 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产生的照准误差;水准测量时,瞄准水准尺估读毫米的读数误差等,都属于偶然误差。 性质:是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的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观测条件受到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影响所致。偶然误差,就个别值而言,在数值和正负号上确实无规律可循,是无法预知的。在测量工作中,我们只能靠选择合适的仪器、合理的操作方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较好的外界条件下进行观测,以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而无法将其完全消除。 3、粗差 粗差是测量中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错误或电子测量仪器产生的伪观测值。 粗差非常有害,会对工程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应尽早将粗差剔除。 四、偶然误差的特点 如上节所述,偶然误差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消除。因而,偶然误差便成为误差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和主要的研究对象。 (一)观测实验与偶然误差的分布 实验:相同观测条件下,独立地观测217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由于观测结果中存在偶然误差,三角形的三内角观测值之和不等于其理论值180°,每个三角形三内角和的真误差(又称三角形闭合差,属偶然误差),即 式中,△i 表示第i个三角形的闭合差,[ l ]i 表示第i个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符号“[ ]”为高斯求和符号,等价于“∑ ”。 分析:将217个真误差分成正误差和负误差两类,并分别按绝对值大小,从小到大排序。最后,取误差区间为d△=3″,统计落在各区间正负误差的个数ni和真误差落在某区间这一事件的频率为 ni / N ,N为真误差总数,即N = 217,统计结果下表。统计时将等于区间上限的真误差统计在下一个区间内,如△=3″不属第一区间0″~+3″,而属第二区间+3″~+6″。 (二)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若我们按照上述方法再做一些测量实验,其测量结果仍会显示出类似的规律。通过大量测量实验统计结果,特别是当观测次数很多时,可总结出偶然误差的如下特性: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