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贸易保护主与义我国贸易政策演进的价值取向
2004年第3期
双月刊
总第144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3.2004
Bimonthly
Serial№.144
超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贸易政策演进的价值取向
张华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摘要:对一个国家而言,“保护”是一切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的实质。在贸易保护主义演变为“超贸易
保护主义”的历史背景下,我国贸易政策演进应持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严格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
规则,努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必要的、阶段性的贸易保护。
关键词:超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04)03-0098-05
一、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及其贸易政策操作
主流的分类方法将贸易理论广义地分为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之相对应
形成两类贸易政策,即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自国家间贸易活动产生之后,在
贸易政策的实际操作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实施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
16世纪至17世纪,英国为当时最大的贸易大国,通过海外贸易获得大量的贸易利益,成
为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条件,即使如此它也丝毫没有放松贸易保护。1664年,托马斯·
曼把重商主义理论发展到顶峰,他在出版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反复强调,英国
在对外贸易中应谨慎遵循的原则是每年卖给外国货物的总价值必须大于所消费外国货物的总
价值。为此,政府要采取各种严格的政策措施限制进口、扩大出口,这些政策和措施是:一方面,
发挥进口关税的保护作用,号召国民厉行节约,减少奢侈品的进口,尽量不要消费外国商品;另
一方面,通过退还税款、补贴、奖金等手段鼓励出口。开“奖出限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之先河。
18世纪到19世纪,美国、德国为抵御英国、法国大量廉价工业品的涌入,避免刚刚起步的
本国制造业遭受强大竞争的打击,相继提出了保护幼小工业的理论。独立战争一结束,美国第
一任财政部长亚力山大·汉密尔顿就在1791年发表《制造业的报告》,阐述保护美国幼小制造
业的必要性,主张通过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等各种手段,保护国内市场,防止外国产品的竞
争,积极保护扶持本国幼小工业的发展。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国家
的政治经济制度》一书中直言,德国在其工业发展的初期,必须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他承认阻止
收稿日期:2004-02-20
作者简介:张华容(1963—),男,湖北天门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98外国廉价产品的进口会使得德国国内工业品的价格上涨,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这牺
牲的只是短期利益,却使本国工业具有独立的保证,可以获得更多的长远利益。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保护就业理论出现。发达国家指
责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大量劳动密集性产品,在发达国家以较低的价格销
售,使得进口国的企业无法与之竞争,这些企业或者破产倒闭,或者将生产部门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然后将生产的产品再转销回国内,无论哪一个办法,都会导致同
样的结果,即造成大量工人的失业。于是,包括企业和工会等各方面的力量都会支持国会通过
若干贸易保护主义法案,保护就业成为这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的借口。20世纪
80年代初,在美国汽车产业集团和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压力下,国会提出了针对日本汽车进口
的“当地构件立法动议案”,根据这一法案规定,在美国销售50万辆以上的汽车,其构件的
90%必须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直到2002年,美国国会还启用了旨在保护其国内钢铁业的“201
法案”,对外国钢材出口美国作出非常严格的限制。
通过以上简单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一个国家贸易
理论的采用与贸易政策的操作最终决定于国内占统治地位利益集团的需要,当它们在世界经
济和贸易中取得绝对优势、需要向海外扩张时,则扛起自由贸易的大旗,一旦其利益受到其他
国家的挑战与威胁,立即会露出贸易保护主义的真面目来。可见,对一个国家而言,“保护”是一
切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的实质,贸易保护主义如此,自由贸易主义亦是如此。
二、超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与特征剖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完成,以关税壁垒为
主的传统贸易保护手段的作用大大被削弱,其它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世界贸易额出现快速增长。于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自由化”之声鹊起,似乎贸易保
护主义从此会销声匿迹。其实不然,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没有消亡,而且以更新的形式、更大的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