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今汉语词义的差异.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古今汉语词义的差异

古人行禮議事待客之處 堂 父母是堂上 活動的主事者 高堂、令堂 古代貴族房屋建築平面圖 室 房 偏房 妻室 房,旁也 亲属称谓 建 筑 词义引申 经验性、民族性 古今詞義的辨析是一把鑰匙,它能夠開啟古代典籍文獻的大門。當你打開這扇門的時候,你會看到門外無限豐富的古代歷史、文化、思想、藝術的世界。 古今詞義的溝通是把漢語詞彙的發展作為整體來研究,找到古今詞義的內在聯繫,從而達到以今釋古,以古通今的目的。 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古今漢語詞義的差異與溝通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卜師霞 古代典籍中的字和詞 古代漢語詞彙的外部結構 古今漢語詞義的差異和溝通 古代漢語的多義詞 古今漢語詞義的差異 古今漢語詞義的溝通 古今漢語詞義的差異 對古今詞義的辨析,能夠幫助我們準確解讀古代文獻,從而深入把握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與古人進行對話。 古今漢語詞義的差異 古今:古代漢語——現代漢語 詞義:以義項為單位 兩種基本情況 古今詞義的顯著區別 古代漢語詞彙中現代漢語完全不用的義項 古今詞義的細微差異 古代漢語詞彙中和現代漢語近似的義項 古今詞義的顯著區別:走 現代漢語:“行走” 古代漢語:“跑” 《說文》:“走,趨也。” 《孟子》:“棄甲曳兵而走。” 《韓非子》:“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詞義系統——漢字形體 步 走 奔 兩種基本情況 古今詞義的顯著區別 古代漢語詞彙中現代漢語完全不用的義項 古今詞義的細微差異 古代漢語詞彙中和現代漢語近似的義項 古今詞義的細微差異 在古今詞義異同的問題上,難處不在“迥別”,而在“微殊”。(王力《古代漢語》) 我們研究的重點應該放在那些常用的、而且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古義上。(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彙學》) 程度差異 廣度差異 色彩差異 含義差異 程度差異:啼 現代漢語:“啼”指哭泣。 古代漢語:啼重於哭,指大哭。 《玉篇》:“ 啼,哭無常節也。” 《呂氏春秋》:“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 先秦禮制中親疏遠近的等差秩序。 《禮記》:“始卒,主人啼,兄弟哭。” 廣度差異:病 現代漢語:“病”指生病 古代漢語:病專指“重病”,範圍狹窄 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左傳 宣公十五年》:“) 病,疾加也。(《說文》) 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色彩差異:偽 現代漢語:貶義詞,虛偽、偽造、偽君子 古代漢語:中性詞,指人為的改造 《荀子》:“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 偽——為(爲) 荀子性惡論的思想實質:後天的修身論。 《荀子》:“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含義差異:購 現代漢語:購買商品 古代漢語:重金懸賞,對象並非商品 《說文》:“購,以財有所求也。”《段注》:“懸重價以求得其物也。” 《史記》:“項王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辨析古今詞義的材料與方法 利用漢字構意辨析古今詞義 利用古代訓詁辨析古今詞義 利用文獻语境辨析古今詞義 利用詞義系统辨析古今詞義 古今漢語詞義的差異 古今漢語詞義的溝通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雖然存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差異,但畢竟是同一民族的語言。 語言的變化不是靠著摧毀舊質而完全以新質替代的方式來進行的,而是以新成分來豐富現行成分的方式來進行的。 和 和?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执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左传 · 昭公二十年》 在诸多要素之中,寻求谐调与适中,以达到整体的最佳效果。 古今漢語詞義溝通的方法 利用現代漢語複合詞的語素 利用詞彙的引申義列 救 救命 救生 救人 救灾 救亡 救火 給予幫助使脫離危險和困境 救的意義? 1、現代漢語複合詞的語素 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論語·八佾》) 馬融注:“救,止也。” 《說文解字》:“救,止也。” 《孟子·滕文公上》:“門人治任將歸,入揖于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焦循正義:“失聲,或謂放其聲也。” 《說文》:“失,縱也。” 丟失、迷失、失信 失聲、失言、失色 古今漢語詞義溝通的方法 利用現代漢語複合詞的語素 利用詞彙的引申義列 利用詞彙的引申義列 引申義列 詞義從本義出發,沿著它的特點所決定的方向,按照各民族的習慣,不斷產生新義,從而構成的有系統義列。 古今詞義共同的和相關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