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吉作体毕业文论电子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吉作体毕业文论电子版

彝族宗教晓补返咒仪式的地方研究 ——洛资村彝族宗教晓补仪式为个案研究 麦吉作体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06级4班 060104036 指导教师:谢美英) 内容提要 彝族晓补返咒仪式是盛行于彝区的宗教行为,是毕摩仪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采取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注重晓补返咒仪式的地方论述,运用宗教仪式理论分析与考察当地晓补反咒仪式状况。旨在揭示当代文化语境里彝族民间文化仪式的变迁,洞察彝族人与该仪式间的时代性关系,重构与阐释彝族地方文化,理解地方彝族宗教生活与思想意识动态。 关键词 反咒仪式 地方特性 存在意义 时空方向结构 洛资村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东南部,行政归辖于洛哈镇,由6个人为自然小生产队组成。全村共有140户,670余人口,从事宗教职业者(毕摩、苏尼、能占卜者)共有10人左右,地域面积为50平方千米。主要由耕地(旱地)、林地(国有林、私有林、集体林)、天然牧场组成。村境内居民属彝族“圣扎”[1]支系,以传统农耕与放牧相结合为主要经营与生活方式,土豆、荞麦、燕麦为主食。地理形态呈坡陡沟深,山高壑谷地貌。村民居住分布呈大分散居,小聚居,不同姓氏小杂居,同家族大聚居特点。土瓦房、木板房为主要建筑结构。洛子村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原社会形态即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自然的模糊地理区域向有标界的国家行政村落单位设置,前后经一系列的行政归属变动。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与国家政策引导下,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在近两年,通公路,置水管,按电网和新村建设,村落基础设施得到历史性突破。传统社区与时代潮流接轨,形成彝族原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共生局面。  笔者于2010年1月13日至2010年2月25日对洛子村洛子组传统文化——宗教晓补返咒仪式做实地调查。该次考察以个人访谈、小组座谈 、参与仪式、体验仪式、长期观察与记录仪式为收集新材料或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式。结合有关彝学专家、学者文献著作,参考网络、杂志上的与本论题相关的资料,同时笔者以主位视角审视与阐释晓补泛咒仪式。主要从屋内宗教晓补仪式的纵横空间结构体系,仪式背后的彝人时空与方向意识,仪式在地方的存在意义,地方性凸显等角度尝试阐发。 一、返咒仪式晓补概念 有位彝族宗教晓布返咒仪式研究者在其文章《凉山彝族信仰的表达与嬗变——对毕摩仪式的经验研究》中称“彝族属于仪式主义社会”。著名彝族本土学者巴莫阿依统计,凉山各种大大小小的宗教仪式约有“200余种”[2] ,并按仪式目的分类为:“人生仪式、社会仪式、生产仪式,宗教仪式。”[3] 仪式一定程度上仍然占据着彝民生活构成内容,可知仪式存在给予彝区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性。早在上个世纪初林耀华先生在彝区考察时描述道,“巫术在倮倮的社会生活里,也占有重要的地位。”[4] 归属宗教仪式巫术性质的“晓补”反咒仪式近年来更加日益凸显与盛行,成为彝民生活中的主要宗教活动和生活形式之一。至此学界对彝族宗教“晓补”反咒仪式关注频繁并取得成果。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记载:“诅咒,彝人称‘晓补’。毕摩以其法力咒鬼、咒人的一种巫术。”伍精忠翻译“消布”为:“念消咒经”[5],起国庆在《信仰的灵光——彝族原始宗教和毕摩文化》中称彝族的反咒术为断口嘴。朱文旭在其著作中讲述道,彝族“还有一种保护自身的巫术,叫‘写俄布’,每户每年要举行一次。”[6] 阿牛史日等彝族文化研究者称“‘晓补’就是将所有因自然界或他人施之于仪式主人家的天祟地邪、诅咒之术、鸡祟犬祟、语言之祟所产生的各种病魔邪怪返咒回去。”[7]两位学者对彝族“晓补”进行精要的论述,以祭祀为参照物或断点进行概要描述,并对各仪式环节及其过程进行阐释。孟慧英解释“晓补”道:晓补“意思是遣返由别人施咒带来的鬼魔邪怪。”[8]孟氏把晓补归属于“禳灾除邪性”里。巴莫阿依称“晓补”为“巫术宗教仪式”,“‘晓补’就是将所有的人施用巫术、咒语变来的各种鬼怪反咒到敌人家去。”[9]巴莫氏曾亲临“晓补”巫术宗教仪式现场,按内容分为上、中、下三大场,并在《凉山彝族的晓补“反咒”仪式》中较详细的描述与解释了相关晓补反咒仪式活动过程,并翻译《晓补经》的相关内容。也有本土研究者认为“西欧布是一种驱谴、遣返仪式,以将各种祸害、攻击遣返回去。”[10]其实林耀华在其著作中讲述道:“笔母施行许多法术,吹鸡作响,散发木钱,屋内夷人呼号呐喊,闹到夜...”。[11] 这是彝人在秋季返咒仪式时的生动描写。 “晓补”即彝音汉译,另译有:西布、消布、西欧布、写俄布等,有称“席克补”者。“晓”实为“西呕”,近义“呐呕”,意指一切他者施加并损害个人健康的鬼魔邪怪。“补”为反转、遣返、使.....返回之义,“西呕补”意指为遣返一切指向或危机自己生命的不利因素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