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课标全国地理高考备考的教学建议概要.ppt

2016年新课标全国地理高考备考的教学建议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新课标全国地理高考备考的教学建议概要

(2014年全国Ⅰ卷)42.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2014年全国Ⅰ卷)42.旅游地理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该试题渗透位置联系观,即由于青海湖空间占位的特殊性,即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便决定了该区域氧气含量、太阳辐射、气温、气压、风力等地理要素的特有组合特征。如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少),气压;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位于内陆,降水稀少,晴日多,太阳辐射强,但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等。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图8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该题目要求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评价新加坡 这一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解决水资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强化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不同,思维的发展阶段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老师要摸清学情,在因材施教上下工夫,要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即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与弱点,确定复习的主次关系,忌用力均匀而无收获。 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强化层次教学 给不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题,让一位学生通过练习获得成功,品尝成功的喜悦,以成功作为继续进步的动力,发挥好“成功是成功之母”的作用。 2015年7月17日 三是空间分布上的成因联系观。 这一观点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地 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展开范围和位置排 列状态,还要解释这一分布状态与其 它地理环境要素的空间关系,即空间 上的成因联系。 (2014年全国Ⅱ卷) 36.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 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 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 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 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 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 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 沼泽广布。 (2014年全国Ⅱ卷)36.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 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 含量较少的原因。 叶尼塞河支流多流 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 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 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 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 较少的原因。 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 。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 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 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2014年全国Ⅱ卷)36. 解析:该题目渗透的是空间分布上的成因联系观。由于叶尼塞河和鄂毕河流经的空间区域不同,与空间分布相联系的地形、水系、外力作用的不同,使含沙量产生差异;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这是由于鄂毕河入海口的位置特殊性,造成水温与饵料的供应条件较差,造成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 (2014年全国Ⅱ卷)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