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赶走湿气更健康(下).doc
赶走湿气更健康(下)
《科学生活》:湿气本身还分为热型与寒型,为什么这么分类?两者有何不同?
陈主任:“湿”分为湿热与寒湿,临床上我们湿热与寒湿都会碰到。湿热和寒湿与人的体质是相关的,比如有些阳虚的人,偏于寒湿的情况会比较多一点。此外还与饮食习惯有关,有的人喜好生冷的瓜果、冷饮,这样会损伤脾胃,寒湿就会比较重。如果是阳气比较旺盛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加上饮食上喜欢吃辛辣、燥热的东西,就会产生湿热的情况。湿热与寒湿表现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寒湿,舌苔就是白的,很腻;如果是湿热的话,舌苔就是黄而腻的,且舌头较红。临床往往以此来区别湿热和寒湿的。
在治疗上,两者也是有差别的。湿热的情况要使用清热化湿的治疗方法。现在很多年轻人皮肤上长痘、湿疹,都是湿气重引起的,要用清热化湿的方法治疗。寒湿要使用温阳化湿的方法,形象地说,好像雨天衣服不干,可以通过烘干将湿气驱散。温阳化湿就是用增强体内阳气的方法将体内的湿气驱散。
《科学生活》:湿气重有哪些表现、症状?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湿气重呢?
陈主任:湿气重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首先,人会觉得无力、无精打采,有些患者会感觉头昏昏沉沉的,甚至好像有紧箍咒箍着,我们称之为“头重如裹”。因为湿气将阳气困住了,阳气发挥不出来,体内气的运行受到影响,所以有无力感、精神疲倦、睡不够的感觉。其次,胃肠方面会表现出腹胀、胃口不佳,甚至恶心,有些人会出现胸闷的感觉;大便每天都会有而且不干燥,但是很黏稠、不成形,容易挂壁,冲不干净,有排便困难或是无法排尽的感觉。此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皮肤上的表现,比如湿疹等。本身就有皮肤问题的患者,如果其皮肤疾病与湿热的体质有关联的话,那么湿热可能会加重本身的皮肤问题。
《科学生活》:祛湿有哪些方法呢?您是如何进行治疗的呢?
陈主任:同样是“湿”的问题,中医的治疗方式有很多,比如,利湿、化湿、渗湿、燥湿。一般情况下,由于气候引起的脾胃的湿气,我们一般用健脾化湿或者淡渗利湿的办法。虽然湿气重会影响脾胃的运作功能,但化湿又不能用太燥的药物,因为太燥会损伤脾胃的功能。
来医院治疗,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湿热还是寒湿,内湿引起的还是外湿引起的―不同的情况我们用的处方是不一样的。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要辨证论治。
祛湿有一些常用的中成药,比较常用的有藿香正气散等,就是很多人家为了防中暑而准备的一种常见中成药。它是芳香化湿的药物,有健脾的作用,一年四季皆可使用,老少皆宜。湿不仅仅是黄梅天才有,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另外,感冒、发烧使用抗生素以后,不少患者的感冒好了,但胃口一直不好,人没有精神,舌苔厚,这是因为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杀灭体内的致病菌,但也会破坏体内消化道正常的菌群平衡。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湿,所以,用藿香正气液这类药物的话,可以缓解其症状。现在不少人喜欢出国旅游,如东南亚等国家,游客请我推荐随身药物,我首推藿香正气液,一般的轻微感冒、胃肠道问题如腹泻、胃胀等都可以解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开车时尽量不要服用,因为藿香正气液中可能含有一些类似酒精成分,酒精检测可能会出现类似饮酒的假象。
还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针灸健脾的穴位,如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关、中脘等,来达到健脾祛湿的功效。如果湿气比较重,可以加用灸法。
《科学生活》:祛湿治疗为什么要健脾呢?
陈主任:我们祛湿是健脾化湿。健脾为先,然后才是化湿,如果仅仅是化湿不健脾胃,湿气问题就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科学生活》:湿气重的人平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平时有哪些食疗小妙招呢?
陈主任:湿气是由内和外两种因素引起的。从外而言,要避免居住场所湿气过重,房屋要保持通风、干燥,这是最基本的。潮湿的气候环境有时也无法避免,那就要注意自我调节。饮食上不要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值得注意的是,甜食也要少吃,因为甜食容易助湿。生活规律方面,要注意适当地运动,使体内气血的运行顺畅,皮肤汗腺开合有度,通过运动可以发汗,也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方法。再则就是睡眠要有规律,不要经常
熬夜。
可以食用薏米仁、红豆、绿豆,以利化湿。网上盛传的红豆薏仁水的确可以化湿,主要饮用汤水,豆子可能不会酥烂,可弃之。泽泻、茯苓也可以化湿,可适当吃一些。我们还可以通过健脾的方法来化湿,如食用一些山药、白术之类的。
夏季,因为湿热比较多见,还可以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中医认为,苦味有燥湿的功能,如我们常用的中药――黄连、黄芩、黄柏等,这些苦味的药都有燥湿的功能。那我们平时居家可以吃哪些苦味食品呢?苦瓜,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平时可以适量食用,但胃肠功能不好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多食。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