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训诂学的内容和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_训诂学的内容和作用)

第二章 训诂学的内容和作用 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人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难明也。” ——郑樵《通志·艺文略》 盖时有古今,犹地有南北有东西,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时远则有训诂,地远则有翻译,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也, 训诂之功大矣哉! ——陈澧《东塾读书记》 一切涉及中国古代文献的学问都必须用训诂学做它的研究工具。 ——邢公畹 至于治古书之法,无论治经治子,要皆当以校勘、训诂之法为初步。校勘已审,然後本子可读;本子可读,然後训诂可明;训诂明,然後义理可定。” ——胡适《胡适文存·论墨学》 一 训诂的内容 (一)解释字词——训诂的核心。训诂的任何一方面内容归根结底都是在解释字词。 1.河东方言中称后退为“sao”,源于满语sorombi ;萨其马、蘑菇、(方言中的满语语词) 2.站、歹(蒙古语本义为反逆) 3. “打嘎” 、“闶阆” 、(火+福),在室內燃火驱散冷空气。(近代汉语语词研究) 4.《黄鹤楼》剧一:“那周瑜不弱如兴刘灭楚的汉张良,索仔细,莫荒唐!” 《折桂令》:“许天香,赛神香,夜夜烧香;百事荒唐,心在谁行,魂在谁行?” 王锳《诗词曲语词例释》:“荒唐”与“仔细”对举,应为慌张义,而不是荒诞不经义。按:古“唐”、“张”音近,“荒唐”与“慌张”或一声之转。 (二)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意等内容。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说文》:“、(zhǔ),有所绝止而识之也。”前人在语意未完而需停顿时,点在两字间,近似于现在的“,”;在句终地方,点在字的旁边,后来用圈号作为句中标志,近似于现在的“。” 1《孟子》:“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论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3《初刻拍案惊奇》:“那卜良是个游花插趣的人,那里熬的刑掼打至五十以上已自绝了气了。” 4《郁离子》:“燕文公之路马死或告知曰:‘卑耳氏之马良请求之。’” 王念孙:“以”古时有“而”义=至大至刚而直。 《尚书》:“天大雷电以风。” 《国语》:“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惠,通“慧”) 郑玄:“路谓车也,凡君所乘之车曰路。”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礼,天子大路,诸侯路车,大夫大车,士饰车。” (三)阐明语法——串通句意时,注意确定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暗示语法结构。 余平生持论,读古书当通训诂,审词气,二者如车之两轮,不可或缺。通训诂者,前人所谓小学也。审词气者,今人所谓文法之学也。” ——杨树达 杨树达(1885年6月1日~1956年2月14日),字遇夫,号积微,晚年号耐林翁。中国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汉语语言文字学家。古书疑义举例续补》 1924年 家刻 《中国语法纲要》 1928年 商务印书馆 《词诠》 1928年 商务印书馆 《高等国文法》 《积微居金文说》 1952年 科学出版社 《积微居小学述林》 1.联绵词。由双声叠韵的两个字构成,“合二字为一词,两声共一义”。 “狐疑”——狐性多疑; “犹豫”——兽名,犬预先走人前,等人不到,又走回来。 王引之指出两种说法都错误,狐疑、犹豫,踯躅,犹与,皆为双声字。 符定一编著《联绵字典》。1937年全书编成,又经多年核订、补正,1940年铸印,全书历经32载,共87册,计400多万字。书成之后,轰动全国。章太炎称其”实较明人骄雅为优”,为书题字。商务印书馆出重金资助,1943年由北平京华书店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两次再版。 2.分清偏义复词 《礼记》:“养老幼于东序。”;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还。”; 《后汉书》:“先帝常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3.分清实词和虚词 《诗·终风且暴》:“终风且暴。”终:既。一说终日,一说大。王念孙认为“终”为“既”之意。王引之:经典之文,字各有义;而字之为语词(即虚词)者则无意可言,但以足句耳。语词而以实词解之,则扞格难通。 (四)阐明语源,研究得名之由。 1.《史记》: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