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 酶化学课件1.pptVIP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酶动力学及其作用机制 第一节 酶引论 酶促反应的特点: a. 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 酶的催化效率可比一般化学催化剂高107~1013倍,比没有催化剂时高出108~1020倍 d.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specificity) 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以促进一定的化学变化,生成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作用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H+可以催化多糖、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 (a)锁钥学说 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b)“三点结合”的催化理论(A.Ogster) 认为酶与底物的结合处至少有三个点,而且只有一种情况是完全结合的形式。只有这种情况下,不对称催化作用才能实现。 用于解释立体催化的机理 (c)诱导契合学说 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1. 稳定构象:稳定酶蛋白催化活性所必需的分子构象; 2. 构成酶的活性中心:作为酶的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如辅酶或辅基; 3. 连接作用:作为桥梁,将底物分子与酶蛋白螯合起来。 4.酶的比活力 酶含量大小,即每毫克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 (μ/mg蛋白质) 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个活力单位来表示 (单位/克 or 单位/ml) 对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越高,表示酶越纯。 5.酶的转换数kcat 每分钟1mol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μmol) 6.酶活力的测定 反应时间尽量短,5min之内 温度、pH等条件保持恒定 为了让酶的催化潜能重复表现出来,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必须过量 反应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是零级反应,与酶浓度是一级反应 酶反应进程曲线 酶浓度曲线 对照和空白 一、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特征。 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增加底物浓度,反应初速度增加的较慢,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不再呈正比,表现为混合级反应。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应初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初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 1. 当ν0=1/2Vmax时,Km=[S]。因此,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pH 的影响 在一定的pH 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通常称为最适pH 另一方面,温度升高,酶的高级结构将发生变化或变性,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因此大多数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 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大。 4.4 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能够促使酶促反应速度加快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1. 酶的激活剂大多数是无机离子,如K+、Mg2+、Mn2+、Cl-等。 4.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抑制剂:与酶分子的某些必需集团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这个现象,称为酶的抑制作用。抑制剂对酶具有选择性,他涉及酶的局部结构 变性剂:对酶无选择性,影响酶的整个三维结构。在变性剂的作用下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的现象叫失活 酶的抑制剂一般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 a.在化学结构上与被抑制的底物分子或底物的过渡状态相似。 b.能够与酶的活性中心以非共价或共价的方式形成比较稳定的复合体或结合物。 (1). 可逆抑制 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方式结合,引起酶活性暂时性丧失。抑制剂可以通过透析、超过滤等方法被除去,并且能部分或全部恢复酶的活性。 I、E、ES之间存在平衡,抑制程度由E与I的亲和力、I和S的浓度决定。 根椐抑制剂与酶结合的情况,又可以分为: 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几种类型。 竞争性抑制:最常见、I与S有相似结构,争夺E活性部位,I与E的活性部位结合,但不转化为产物,竞争性抑制可借助增加底物浓度而消除。例:琥珀酸脱氢酶(丙二酸与丁二酸相似) 反竞争性抑制:不与游离E结合,只与ES结合。结合在E活性部位以外的结合部位,不影响E与S的结合。阻止IES形成产物,增加底物,反应速率增加,但比无抑制剂时要小,与竞争性抑制不同。 非竞争性抑制:结合在E活性部位以外的结合部位,可以与E(非活性部位)和ES结合。S和I与E结合互不干扰的为纯非竞争性抑制。有影响的为混合型非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的作用方式 a.不可逆抑制 抑制剂与酶反应中心的活性基团以共价形式结合,不能采用透析等简单方法使酶活性恢复的抑制作用就是不可逆抑制作用。 随I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不能用米-曼方程处理。 引起酶的永久性失活。如有机磷毒剂对乙酰胆碱酯酶。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Km 变大,酶促反应速度减小。 ⑴ 竞争性抑制剂往往是酶的底物类似物或反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