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管理幻灯片1.pptVIP

传染病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管理幻灯片1.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染病综合管理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第一部分 传染病综合管理 一、背景与进展 (一)1950年—2009年我国传染病发生及控制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的工作方针,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传染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中国人群中所占的死因顺序由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位下降到目前的第九位。 一、背景与进展 2005年全国27种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38.7/10万,较20世纪70年代初的7061/10万下降了95.2?%,2009年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5898415例,死亡15267人,报告发病率为444.15/10万,死亡率为1.15/10万。 一、背景与进展 2009年我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2种92183例,报告发病率245.04/10万,报告死亡162例,报告死亡率0.43/10万,病死率0.18%;共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64603例,其中手足口病29276例,其它感染性腹泻16694例,流行性腮腺炎10534例,以上三种占总报告发病数的87.46%。 1950—2008年全国法定 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前10位) (二)1950年—2009年我市 传染病发生及控制情况 1950----1969年之间,我市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天花、麻疹、斑疹伤寒、流脑、乙脑、疟疾、痢疾、干瘦型浮肿营养不良病、白喉、破伤风为主;1970----1989年之间,传染病暴发流行以麻疹、痢疾、疥疮、狂犬、白喉、流行性腹泻为主。1990---2003年之间,传染病暴发流行以痢疾、流脑、乙脑、麻疹、伤寒、猩红热、钩体病为主。 (二)2004年—2009年我市 传染病发生及控制情况 (二)1950年—2009年我市 传染病发生及控制情况 注:2003年以前,我市传染病报告未纳入网络直报,只能查阅纸质档案资料。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法定传染病由原来的37种变更为38种.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我市疾病控制体系沿革 2002年7月22日,安康市人民政府批准安康市防疫站更名为“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县区防疫站也在此前后更名重组,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此揭开了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新的一页。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群有志于从事卫生防疫事业的人们在安康这块热土上勤奋拼搏、献身进取,与贫穷落后、不良卫生习惯和肆虐害民的传染病、地方病进行着不屈不饶的抗争,为保护安康人民的健康默默无闻的做着奉献。 (四)传染病防治工作法制化建设 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一系列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各地也制定了大量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和规章,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合国情的传染病防治法律体系。 (五)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通报和发布工作 1、 我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大致可分为三 个 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统计数据主机汇总上报阶段(1950—1986)。1950年,我国建立了最初的传染病报告系统,60年代形成较为完善的传染病报告系统。80年代开始,建立了以疾病监测点为基础的综合疾病监测系统,开始以传染病为主的监测工作,但是这一时期我国的传染病信息报告方式十分落后,从医疗机构发现病人到统计结果要一个多月时间。 第二阶段:基于计算机的逐级上报阶段(1987—2003年)。1987年以后,全国省级以上防疫机构全面实行计算机疫情报告,并按月通过点对点进行信息传输,1998年,卫生部开始建设单机应用的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2002年,改系统已覆盖全国所有的县区,全国实行统一的传染病报告系统,使用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卡,实现了各级防疫机构逐级收集传染病个案信息上报,但是仍无法对传染病爆发疫情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因多种原因,传染病漏报率很高,没有及时、准确和全面地放映实际情况。 第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