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申报书.doc

江西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申报书.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申报书

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申 报 书 申报单位: 成都医学院 (盖章) 基地名称: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 负 责 人: 梅 挺 填表日期: 二O一四年十一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 基地名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 基地成员组成 负责人姓名 梅 挺 性 别 男 年 龄 52 工作单位 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 职务、职称 院长、教授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情况 基地描述(创建时间、内容、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社会影响、建设规划)可附页 一、基地概况 成都医学院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院校,建校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豫皖苏军区开办的卫生干部训练班。1999年由成都军区医学高等学校交给第三军医大学,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并开始了医学本科专业的招生与培养工作。2004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学校整体移交四川省政府,成为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校于2006年获学士学位授权,201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年,学校“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四川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有新都、天回两个校区,天回校区位于成都市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新都校区位于新都区新都大道,总占地面积73.66万㎡。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 军队办学历程中,学校以培养军事卫勤人才为目标,为军队输送了大批医药卫生人才。转隶地方后,学校遵循普通高等医学教育规律,根据社会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人才。57年的军旅生涯以及10年的地方院校办学经历,使成都医学院在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坚持特色,努力探索,逐渐形成了“思想?心理?行为”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文培养模式。并在基地建设方面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扩大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4年,学校成立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挂靠人文信息管理学院,2006年6月,该中心被四川省教育厅认定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定名为“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2007年该中心通过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评审,确定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期以来,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四川省教育厅办公室《四川教育信息》上多次表扬。 2009年12月,学校进行了二级学院(系、部)的调整,原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所管理的法学教研室、马基教研室以及应用心理学教研室调整为应用信息学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挂靠应用心理学系,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新组建医学人文教研室,专门从事医学人文教学及工作。2011年6月学校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整合学校热心于医学人文研究工作的教师,成立了“成都医学院医学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12月对机构的功能进行了扩展,功能涵盖人才培养、学科研究、服务社会三个方面,并更名为“医学文化研究中心”,按照《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修订)》要求标准进行建设。经过近两年的系统建设,该中心研究方向明确,人才培养措施到位,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成果颇丰。2014年9月25日,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简报再次以“成都医学院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为题通报了成都医学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 自教育部高等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通知》以来,成都医学院在“医学文化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凸显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更名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该中心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努力打造特色,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主要内容 1.医学人文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深刻反省传统与学习西方的历程中开始了艰难的重建。对西方德育模式理论的引进,主要表现为翻译型引进与研究型引介两种形式。翻译型引进不仅拓宽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内涵,而且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野:德育模式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和教育的操作行为。研究型引介是我国德育理论界开始在关注自身教育问题的前提下对西方德育理论与模式的系统研究,它表达了一种批判性的、反思性的研究思路。在介绍西方与研究西方的同时,立足于中国德育现实,一些学者开始了德育模式建构的本土性探索,突出表现在对人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道德教育如何回归于人本身,回归于道德生活本身。在众多的理论探讨中,影响较大、讨论较多的主要有主体性德育模式、情感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模式、生命德育模式等。 我校顺应时代发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