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PPT.ppt

  1. 1、本文档共2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药理学PPT

目 录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第三章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五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六章 中药复方药理 第七章 中药新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 安神药 第十四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五章 开窍药 第十六章 补虚药 第十七章 收涩药 第十八章 祛虫药 第十九章 外用药及其他 中药药理学与中药学、药理学的关系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是药物与疗效有关性质和性能的统称 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化学成份: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 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 含有大量的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 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 泻、止血。 化学成份:生物碱、苷类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止血 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第三章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四章 中药毒理学 一、与中药“毒”有关的些因素 1、药物自身所含有的毒性:大毒、小毒 2、不适当的配伍:配伍禁忌 3、特殊的机体状态:妊娠禁忌 二、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 1、药物与毒物只是剂量上的差别 2、中药与化学药物相比,相对安全、低毒是客观事实 3、中药成份复杂,用之不当,一旦中毒范围广泛 三、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原因 1、药物品种的混乱:木通性肾病 2、剂型、工艺、质量存在问题 3、组方用药不当、忽视禁忌 4、不合理的中西药合用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2001年12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7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向社会实施网上公布 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和涉及药品品数量明显增多,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 参加国际间草药安全性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药的药性理论是如何得出的? 品种繁多,容易混淆。 正品大黄: 泻下作用的ED50 为326-1072mg/kg 混杂品种: 泻下作用的ED50为3579-5000mg/kg 二、产地 土壤、气候、日照、雨量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差异 ,特别是土壤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内在成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理作用。 三、采收季节 人参 多糖:5月份采20% 11月采购75% 皂甙:1月采7% 8月采22.6% 青蒿 青蒿素:花前期含量最高高达6% 。 开花后含量下降 四、贮存条件 发霉、虫蛀、发芽等都会影响有效成分 三颗针(小檗碱) 不避光:降低54.1% 避光: 降低39.83% 五、炮制 1 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乌头:乌头碱(LD50=1.8mg/kg) ?加热 次乌头碱(LD50=5.8mg/kg) 2 增强疗效 元胡用醋制,生物碱溶出量增加. 3 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 生大黄泻下(结合型蒽醌),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