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三年建设规划探讨.doc

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三年建设规划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为了使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得到科学、合理的建设与发展,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特制定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具体规划如下: 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已有基础条件和特色 1、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现有1个、(职业健康)实训室1个 2、我校与江苏省各级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与徐工集团、、 3、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8名,其中专任教师名,副教授名,双师型教师4人,能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教学的需要。 1、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本专业未来发展需要,需要逐步增加资金投入。 2、校外实习基地不能满足本专业未来发展需要,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协作,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 3、专兼职教师总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本专业未来发展需要,需通过“引进、培养、聘请、共享”等办法加强师资建设。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建设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构建与工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到2016年,提升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的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把该专业建设成办学条件较好、教学质量较高,对工业环保安全管理水平、区域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等具有一定辐射作用的专科院校特色专业。 2.具体建设目标 (1)构建与工业发展、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企业环境管理》、《行业风险应急处理》2门专业核心课程及配套课程资源,力争申报2门校级以上(含校级)精品课程,编写相关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3)新建6个具有专业特色实训室组成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建立包括汽车制造、化工、环保等多行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4)培养和引进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3名专业骨干教师,聘请2-3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建成一支高水平具备“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5)坚持产学研结合,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科研或教研论文。 (6)建成江苏省内的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及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三、专业建设主要内容与改革举措 (一)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本次工作中,将重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将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企业环境安全健康(EHS)管理人员、企业环境监督员、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人员、实验室监测管理人员,是适用于各类型企业具有环境、安全、职业健康三方面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根据以上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 1.建设目标 积极推行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对接产业和“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职业岗位设置及专业能力需求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力求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及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复合性。强化教学的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推行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 2.建设内容 (1)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实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使企业充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实训、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过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联合进行技能测试,使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更具针对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校企合作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 (2)突出工学结合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用两种教育教学资源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内虽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践教学环境,但它在质量、多样性、紧贴社会需求等诸要素中不具备满足人才培养的全部要求,而现场经验必须通过实践逐步积累,这些经验技能和管理知识单靠校内教育很难获得,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才能得到弥补。 本专业已经确定了“2+1”培养模式。一年的顶岗实习,有利于本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本专业就业岗位不是生产性领域,其工学结合模式有别于其它工科专业。需结合职业岗位的广泛适用性,探索一条适用于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