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版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
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重庆版】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2.答第1至6题、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全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面对诱惑,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感恩知足,可而止一片狼藉(),见此情景,委求全维持团和谐台风季节将到,单位未雨筹谋,预作防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B.考虑到山峰险峻,山顶气候瞬息万变等恶劣条件,即将冲顶的队员,心有余悸地联想到前辈登山家在这座大山上所经历的惨痛失败。
C.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月球上每个夜晚时长超过14个地球日,最低温度可至180摄氏度以下,由于月夜期间无法得到太阳能帆板供电,“嫦娥”“玉兔”需以休眠状态来度过寒夜。
A.古典诗作中常有深含理趣的句子,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待人欣赏,说明大自然毫无私心。
B.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称,卫生部将出台相关规定,要求男女学生在分别年满八、九岁前,须由所在学校统一组织接种疫苗。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布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编者刘向(约前77—前5),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人(现在江苏沛县)。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回答5—7题。
村落的消失,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
如潮水般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让无数村庄成了只能记忆的碎片。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也毁坏了乡村社会的文化。记忆中曾经有过的田园生活被异化,牢笼般的城市蜗居成为人们必须的选择。农村人盼着进城,小城市的人走向大城市。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被一步步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约”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还有多少农村被遗忘,等着消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农村成了底层边缘的象征。悲怆的农民工身后,那日渐荒凉、寂寞凋敝的村落,正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下消失。与之相伴的,还有留守儿童与孤苦老人的无望与无助,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以及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
尽管现有政策对农村的倾斜前所未有,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城市化经营的逻辑依然在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确如冯骥才所说,地方政府经营农村的运动,对村落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在有些地方,全县已经找不到一个有点历史厚重感的村落。
孟子曾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乡土中国延续千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我们对自己的民族过于不自信,一切都想连根拔起,但乡村是否真的就适合用全球化、现代化的模式来发展呢?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这片土地的根性呢?”这是《中国在梁庄》一书作者梁鸿的困惑,更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
任何单向度的城市化都不可能取得永久成功,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均等,现代化能够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才是不可逆转的取向。偌大的中国不能没有农村,也不能没有农民。
村落不能消失,社会延袭千年的传统不能被一时的政绩发展所粉碎。这应是现代化进程中该保有的敬畏。我们应该让先人的气息能够在祖辈居住的村落上空徘徊,社会能够自然地延续那些乡土中国的价值,延续属于自己的文明。
(选自2012年10月22日《重庆时报》)
【注】①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老百姓无论埋葬或搬家都用不着背井离乡,在家乡同耕一块田地。
5.下列选项,不属于“村落的消失”是“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的表现的一项是( )
A.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使得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发生了改变。
B.古人所说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已被异化,蜗居城市成为人们必须的选择。
C.因为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九Unit3教学课件:Reading.ppt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九Unit3教学课件:Welcometotheunit.ppt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九Unit4教学课件:Grammar.ppt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九Unit3教学课件:Project.ppt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九Unit4教学课件:Languagepoints.ppt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九Unit1教学课件:Project.ppt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十Unit1教学课件:Grammmarandusage.ppt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九Unit4教学课件:Reading.ppt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十Unit1教学课件:Languagepoints.ppt
- 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九Unit4教学课件:Welcometotheuni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