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VIP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凉亭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48分) 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表格中。 1、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  ) 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3、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对该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诏敕须经凤阁审议通过方合规制 B.三省机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权 C.三省机制只是皇权之下的相对民主 D.皇帝权威受到挑战并被破坏 6、山西人士孔祥熙认为,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 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其依据最可能是(  ) 7.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A.科举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重商观念成为主流思潮 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 8.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10.《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1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 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 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 12.1912年2月1 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