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翼型主动流动控制的数值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旋翼翼型主动流动控制的数值分析

旋翼翼型主动流动控制的数值分析 韩忠华,张科施,宋文萍,乔志德 (西北工业大学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2) 以VR-7B旋翼翼型为例,对定常射流、脉冲吹气、脉冲吸气以及零质量射流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说明零质量射流控制效果最明显;研究了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揭示了随马赫数增加控制效果减弱的原因在于射流动量系数的减小;通过将射流分解为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初步分析了零质量射流分离控制的机理和特性。研究表明,零质量射流控制效果优于定常射流;研究了射流位置的影响,发现在12%c和62%c位置处射流同时作用的组合射流控制效果最为明显。,研究发展了零质量射流与翼型干扰流场的高效数值模拟方法,1 数值分析方法 以积分形式雷诺平均N-S方程为控制方程,并采用格心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空间离散采用AUSM+-up格式,时间推进采用了含牛顿型LU-SGS子迭代的全隐式双时间法,且引入了预处理方法和多重网格法。湍流模型采用SA一方程模型。 为了模拟零质量射流对翼型绕流的影响,采用了如下的非定常吹吸气边界条件(如图1) (1) 其中,代表定常部分的速度,代表脉动部分的速度峰值,为射流的脉动角频率;代表沿射流出射方向的单位矢量,并定义与翼型当地表面切向的夹角为(本文称为射流偏角,代表法向射流,代表近切向射流); 代表沿射流喷口方向的空间分布函数,本文取如下分布: (2) 为了描述射流的能量,引入射流吹气动量系数定义: (3) 其中和分别用来描述定常部分和脉动部分的射流动量系数,为翼型弦长。为射流的有效宽度,定义(设喷口宽度为由于射流速度脉动将影响喷口处法向压力梯度,这里根据法向动量方程采用了如下关系式进行边界条件的修改 () 其中代表喷口法线方向。 图1翼型非定常吹/吸气边界条件定义示意图 VR-7B翼型为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的直升机旋翼翼型,该翼型相对厚度为12%,具有良好的升力特性,但力矩较大。本文对该翼型进行了微射流主动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方面验证微射流改善旋翼翼型静态失速特性的控制效果,另一方面研究旋翼翼型微射流控制的控制特性、控制规律和控制机理。直升机旋翼翼型的流动控制具有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更强调翼型综合性能的改善,例如,除关心升阻特性的改善外,保持良好的力矩特性对于旋翼翼型也有决定性的影响;(2)必须考虑压缩性的影响。对于固定翼飞机翼型而言, 的失速特性比较重要。而对于旋翼翼型,我们更关心范围内的失速特性。本文对30%弦长位置的微射流控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网格为369×65的C网格(如图所示),上表面布置了176条网格线,喷口上布置了25条网格线,在喷口下游处使用了41条网格线用于加密处理,物面最小法向间距取为1.0×10-5倍的翼型弦长。计算格式仍然采用计算效率高、耗散较小的预处理AUSM+-up格式。VR-7B翼型的静态失速迎角在14度左右(如图),我们选取进行流动研究。该迎角下分离特性将直接影响翼型的最大升力及其失速特性。马赫数范围为0.1≤Ma≤0.5,雷诺数取为7×Ma×106。 图 VR-7B计算网格示意图(369×65) 图 VR-7B翼型升力特性() 首先研究了Ma =0.3时的零质量射流控制。射流频率取为0.71,动量系数为0.007,射流偏角取为25度。计算均采用非定常计算,共进行了180个射流周期的计算,前120个周期用于不加射流计算,后60个周期用于加控制的计算。气动力系数取最后若干周期的平均值。图以零质量射流为例给出了非定常计算过程中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力矩系数的收敛情况。当未加射流控制的计算充分收敛后,大约经过20~30周期计算力系数可充分收敛。相对于未加控制的基准状态,零质量射流控制使翼型升力系数增加9.3%、阻力系数减小18.3%,力矩系数绝对值减小31.3%,翼型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其中力矩系数绝对值减小量尤为突出。 (a)升力系数 (b)阻力系数 (c)力矩系数 图 VR-7B翼型非定常流动控制力系数收敛情况() 其次,分别研究了定常射流、脉冲吹气、脉冲吸气以及零质量射流(或合成射流,Synthetic jet)的控制效果。图中分别给出了定常射流、脉冲吹气、脉冲吸气以及零质量射流控制输入信号的比较。 图 定常射流、脉冲吹气、脉冲吸气以及零质量射流输入信号的比较 图给出了控制后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力矩系数的变化情况。为便于比较,图中还给出了未加控制的基准状态值。图(a)给出了升力系数变化情况:采用零质量射流和脉冲吸气的升力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可使升力系数分别提高9.8%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