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车载电源
解除疑惑 很重要: 重要组成,先进标志,实际需要,主干课程 很有趣:许许多多有意思的问题 上万伏的点火电压如何产生?转向灯为什么一闪一闪的?刮水器为什么到最低下停止?发电机如何保持电压恒定的? 很易学 1.目无全牛:整车电路-分系统电路 2.基本原理:作用-工作过程-构造 3.带着问题:学习牛顿好榜样 4.结合实物:形象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英]汤姆得恩顿,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汽车电器与电子原理.[美]Norm Chapman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汽车电气系统,[德]Jurgen kasedorf,电子工业出版社 4.麻友良.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5.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赵福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一、汽车电系发展历史 1.1902磁电机点火系统:分电器、点火线圈、火花塞 2.1913:蓄电池、直流发电机:比较完善的电器系统,点火,起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前照灯 3.1960收音机、交流发电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进入电子化时代 4.现在智能化网络化时代:舒适、节能、安全。 ABS、CAN、防滑转、巡航,电子控制发动机,计算机,娱乐设施等 3.电子控制系统 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燃油喷射、电子点火控制、怠速控制、排放控制 电控自动变速器 ABS 电控防滑转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电控助力转向系统 电控悬架系统 巡航控制 空调 安全气囊 电子仪表与防盗系统 四、发展趋势 1.电压升级:用电量大、电流大,42V 2.双蓄电池汽车电器系统 3.起动机—发电机集成 4.混合动力。节油 5.多路传输系统应用(CAN总线方向) 6.娱乐化方向:影视听 7. 智能化方向:胎压检测 授课计划 课堂:26课时 电源 起动 点火 照明信号 仪表 辅助 总线 (1)在发电机电压低或不发电(发动机处于怠速、停转状态)时,向车载用电设备供电。 (2)当汽车上同时启用的用电设备功率超过了发电机的额定功率时,协助发电机供电 (3)在其存电不足及发电机负载不多时,将发电机的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此外,蓄电池相平于一个大电容,,可以吸收电路中的瞬变过电压,对汽车上的电气设备及电子元件起到了保护作用。 起动型蓄电池:瞬时提供大电流。 二、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 1蓄电池 酸性蓄电池:铅酸蓄电池,胶体蓄电池等 碱性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等 其他蓄电池:硅盐电解质蓄电池 发电机 高效高功率化,高压化,集成化,永磁化 电压 高压(42V,电动汽车500V左右) 1、蓄电池电动势的建立 图1-1蓄电池放电过程示意图 在电解液密度为1.050~1.300g/cm3的范围内,静止电动势Ej与电解液密度及温度的关系可由如下的经验公式表示: Ej=0.84+r25 r=rt+0.00075(T-25) r25温度为25度时的电解液密度(g/cm3); rt实际测得的电解液密度(g/cm3); T实际测得的电解液温度。 用密度计测蓄电池的电量 2.蓄电池内阻 蓄电池内阻包括:极板电阻、隔板电阻、电解液电阻和串联单格电池的连条电阻等。 极板的电阻在完全充电状态下是很小的,但随着蓄电池放电程度的增加 隔板的电阻主要取决于隔板的材料 电解液的电阻与其温度和密度有关。 变化规律 (1)开始放电阶段 端电压由2. 4V迅速下降至2.1V。极板孔隙内硫酸迅速消耗,电解液密度迅速下降,浓差极化增大,端电压迅速下降。 (2)相对稳定阶段 端电压由缓慢下降至1.85V。极板孔隙外向孔隙内扩散的硫酸与孔隙内消耗的硫酸达到动态平衡,孔内外电解液密度一起缓慢下降,所以端电压缓慢下降。 (3)迅速下降阶段 端电压由1.85V迅速下降至1.75V。放电接近终了时,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欧姆极化显著增大,端电压迅速下降。 蓄电池放电终了的特征 (1)单个电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单池终止电压和放电电流有关) (2)电解液密度降到最小终止值 变化规律: (1)充电开始阶段 端电压迅速上升。开始充电时,孔隙内迅速生成硫酸,浓差极化增大,端电压迅速上升。 (2)稳定上升阶段 端电压缓慢上升至2.4V左右。 孔隙内生成的硫酸向孔隙外扩散,当硫酸生成的速度与扩散速度达到平衡时,端电压随整个容器内电解液密度变化而缓慢上升。 (3)充电末期 电压迅速上升到2.7V左右,且稳定不变,电解液呈沸腾状态,充电电流用于电解水,应避免长时间过充电。 (4)充电停止后,端电压逐渐下降至静止电动势。 由于充电电源必须克服蓄电池内阻的电压降,因此充电电压Uc要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E,即: Uc=E+IcR0 而 E=Ej+△E 产生△E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制作动物分类图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标准图集-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无水印.pdf VIP
- JJF(陕) 048-2021 一体化振动变送器校准规范.docx VIP
- 退药申请单.doc VIP
- 2025年中国镁铝尖晶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农牧民培训国家通用语言.pptx
- 2022年度国铁集团质量安全红线检查迎检实施方案(最终版) (2).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基础测试题北师大.doc VIP
- (高清版)B/T 42584-2023 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估规范.pdf VIP
- 《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5-201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