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的罗家伦与顾颉刚.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前后的罗家伦与顾颉刚.doc

“五四”前后的罗家伦与顾颉刚   罗家伦与顾颉刚相识于“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1916年夏,北京大学在上海招考新生,24岁的顾颉刚报名应试,随即被录取。他于秋天负笈北上,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与他同年入学的还有傅斯年。1917年秋,毕业于复旦公学的罗家伦通过北大的新生考试,于这一年秋升入北京大学,主修外国文学。   罗家伦入学之初,顾颉刚与傅斯年已升入二年级,他们两个同住在西斋丙字12号宿舍。9月开学之后,罗家伦几乎天天去傅斯年宿舍:“傅孟真同房子的有顾颉刚。俞平伯、汪敬熙和我,都是他房间里的不速之客,天天要去,去了就争辩。”可见当时这个宿舍学术氛围相当浓厚,“颇有谈论之乐”。顾颉刚也正是在此时与罗家伦相识的。当时在罗家伦看来,顾颉刚“精心研究他的哲学和古史,对人非常谦恭”,不善言辞。由于罗家伦与傅斯年的亲密无间,而傅斯年又与顾颉刚同寝室,罗家伦与顾颉刚也成了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这段交往开启了两人数十年的友谊。   一   师生之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是当时北大学风的一大特色,这种风气在1918、1919年间最为盛行。傅斯年经过顾颉刚的推荐,转投胡适门下以后,胡适的家也就成了傅、顾、罗等人“讨论争辩肆言无忌的地方”。在这里,顾颉刚与傅斯年、罗家伦无拘无束地争论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诸多问题,不断碰撞出学术思想的火花。在胡适等人的鼓励与提携之下,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人也很快成长为新文化思想的宣传者与实践者,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 《新潮》 杂志的创办。   1918年秋,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康柏清等为文学革命,进而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号,在蔡元培、胡适、陈独秀的支持下,于1918年11月发起成立新潮社,出版 《新潮》 杂志,并邀请胡适做他们的顾问。顾颉刚此时虽在苏州养病,但也密切关注着这项事业。因为这项事业的缘起本身就与他有很大的关系。傅斯年回忆当年创办 《新潮》的缘由时就曾提道:“(民国) 六年的秋天,我和顾颉刚君住在同一宿舍同一号里,徐彦之君是我们的近邻。我们几个人每天是必要闲谈的。有时说到北京大学的将来,我们抱很多的希望,觉得学生应该办几种杂志……颉刚的朋友潘介泉君,我的朋友罗志希君,常加入我们这闲谈。”可见,顾颉刚确实是 《新潮》 杂志最早的发起人与谋划者。至于《新潮》 这一名称,则是由罗家伦提出的。   《新潮》 创设之始,傅斯年任主任编辑,罗家伦任编辑,顾颉刚虽人在苏州,也成为它首批入社的成员。并且经常给傅斯年、罗家伦去信提出各种意见,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如他在1919年1月16日的日记中曾记道:“写覆志希书,以社事相勖。”他于12月为 《新潮》 作了一篇文章 《对于旧家庭的感想》,是 《新潮》 上刊登的第一篇批判旧家庭的文章。顾颉刚生怕所作文字被其父亲看见,故在文章中用了笔名“顾诚吾”。该文着重批判旧家庭中毒害、禁锢人们头脑的名分主义、习俗主义、运命主义,并抒发了自己这一年多来在家庭遭遇的悲愤与无奈:“旧家庭里因为没有是非,没有爱情,所以根本上不认有人格的存在。”这无疑是顾颉刚发自内心的感慨。   关于此,罗家伦后来回忆:“我着重于谈文学和思想问题,对于当时的出版界常常加以暴烈的批评……颉刚的文字,多半是关于掊击旧家庭制度和旧社会制度,关于妇女问题,也有许多篇文章加以讨论,在当时大家以为是骇人听闻的话。”其中一篇 《妇女人格问题》,还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篇文章后来传到当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手中,傅便当即“示意蔡孑民,要他辞退了两个教员,开除了两个学生,就是当时所谓四凶”。妇女解放确实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个重大问题,罗家伦也曾在《新潮》 第二卷第一号上写过一篇与之类似的文章,题为 《妇女解放》,细致地分析了西方妇女解放的潮流与理论,并且对比中国妇女的实际地位与情况,强调必须实现男女平等的理由以及在中国实行的必要,其目的是探寻中国妇女的解放之路。罗家伦不仅文笔斐然,而且他的文字对许多社会现象都有一种非常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一点也是令顾颉刚非常钦佩的,为此,他常常向妻子殷履安推荐罗家伦的文章与观点。如对于上述那篇《妇女解放》,顾颉刚在1919年9月29日给殷履安的信中就迫不及待地向她引荐:“《新潮》 二卷一号里,有罗志希的一篇 《妇女解放与儿童公育》,很费心力做的;等下个月出版时,寄给你看。”又如,顾颉刚身边有个同学自杀,罗家伦曾在 《晨报》上对此做过一篇评论,这篇评论的观点也使顾颉刚非常服膺。他在1919年11月21日给殷履安的信中提道:罗家伦在文章中指出:“现在新旧社会过渡的时代,有觉悟的人,随处都要感到困苦不安,容易走到自杀的一条路上去。补救他的方法,有三样:(一) 确立新的人生观,(二) 美术的生活,(三) 朋友交际的生活。这三条是的确不差。”由此不难看出两人价值观之相近。   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